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俄罗斯东欧史学科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俄罗斯史学科形成于1980年代中期以后,因具有研究人员和研究成果的明显优势,成为全国苏联史研究中心。2000年以后,学科中青年研究人员卧薪尝胆,团结合作,研究队伍恢复壮大。

  学科成员积极贯彻党中央关于社科院的三个定位,在俄罗斯社会史、古代史、民族史、地区史诸领域积极选取与国家利益、命运密切相关的重大课题进行研究,在学科经费短缺的情况下,埋头苦干,推出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涌现出学科带头人1名,学术骨干5名,形成了优势的研究领域:在苏联社会史、西伯利亚开发史、车臣历史、俄罗斯古代史、民族研究等领域发表了国内第一批研究成果,俄罗斯政治社会史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国外同行对某些研究有一定了解与认同:在西伯利亚开发史、中亚高加索历史研究、俄罗斯古代史、民族问题研究有明显优势;集体著作《苏联兴亡史纲》获得中国社科院第三届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关于苏联解体原因文章得到中央领导人肯定;其它诸问题的多篇论文被广泛转载,引用。

  学科成员积极贯彻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对外学术联系活跃:组织了7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策划组织了来自俄罗斯等多国的20多个外国学者的访问学术交流;与俄罗斯史学机构联系密切,与法国、德国、芬兰俄罗斯史研究权威机构开始建立联系。

  2000年前后,在国内俄语和俄罗斯史研究队伍萎缩的大背景下,学科成员甘于清贫,坚守阵地,不但继承了老一辈学者的苏联政治史研究,而且开拓了俄罗斯社会史、古代史、地区史、民族史、史学史等新的专题领域的研究,将学科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重新形成了国内学科中心的地位。

  俄国史学科目前学科现有研究人员9名,其中包括研究员2名,副研究员3名,助研3名;其中7名获得博士学位;平均年龄40岁。

  经2009年6月30日世界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会议讨论决定,俄国史学科被确定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建设计划”资助学科项目。

  俄罗斯东欧史重点学科申报规划的基本定位是: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对外交流等各项工作,打造出一支国内一流的俄罗斯东欧史研究团队,成为国家名副其实的思想库、智囊团,成为重要学术内外宣平台。

  根据学科建设规划,20172019年,学科的重点研究方向为:俄(苏)政治历史与现状、俄(苏)思想文化史、中东欧国家政治、社会、民族、文化与外交、俄罗斯东欧国家社会稳定与发展、马列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近现代以来世界重要战争,同时适当加强对中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巴尔干地区国家的经济问题特别是农业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