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刘欣如教授在世历所作《释迦牟尼时代的医药卫生》学术报告

2018-07-16

  2018年7月10日,世界历史研究所邀请美国新泽西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刘欣如作题为《释迦牟尼时代的医药卫生》的学术报告。

  刘欣如教授关注的重点在公元前6世纪——公元3世纪南亚次大陆的政治、宗教和社会生活状况。在这个时期,恒河中下游地域国家兴起,城市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政治体制以王国和共和国为主要形式;次大陆西北部曾经是波斯帝国的行省,后被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大帝占领,这里也是印度城市集中的地区;此外,在次大陆的边境地区生活着众多的化外部落。这样的历史背景造就了城市生活的繁华、多样化的文化,表现为物质财富增加、文化繁荣发展。另一方面,印度人社会也表现出多样化特点:婆罗门教家族体系和种姓制度失控,化外社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主流社会,这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导致城市生活出现众多弊病:城市规划缺失、没有清洁的水源和有效的污水排放系统、传染病流行、毒瘾泛滥。

  佛教等宗教派别在这样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产生发展,佛的追随者建立的僧团主要由新经济社会的失败者或受害者组成,他们遵守新的生活准则,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一种健康的集体生活方式,用医药治疗疾病,而不是用巫术或婆罗门教的纯净仪式驱赶疾病。对于有精神疾病者和有毒瘾者,则通过讲经、集体议论和打坐等方式帮助戒毒。

  在佛教僧团医药卫生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名医岐伯(Jivika)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在塔克西拉学习医术,之后在恒河中下游各国行医。岐伯利用为佛治病的机会说服僧团建立服饰制度,采取隔离传染病人、提倡沐浴刷牙、通过运动控制体重等措施建立集体和个人卫生制度,这些措施也得到城市新贵的支持,也进一步向印度社会普及了医药卫生知识。

  在佛教僧团中,毒品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佛教典籍中有高僧高尼克服asavas,拥有清醒头脑的记载。关于毒品Soma的种类,刘欣如教授认为Soma可能包含不同成分,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总的来说,包括麻黄、大麻、鸦片等。对于毒品,佛的认识具有辩证性,他认为大麻、麻黄、鸦片等具有药用作用,成瘾往往从治疗疾病开始,因此在病痛中使用毒品是正确的,不用反而是错误的。

  总而言之,佛教僧团的医药卫生观念将宗教的纯净观念和卫生健康观念分离开,他们还支持医生的医疗实践,具有进步性,也建立了文明健康的生活风范。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历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以及东方出版社的学者聆听了讲座,并就佛教兴起的历史背景、城市兴起的动因、医药发展的历史、古代印度和西亚的医药史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 刘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