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张广翔教授在世界历史所作学术报告
2019-09-20
2019年9月3日上午,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张广翔教授应邀来到世界历史研究所,作题为《帝俄时期现代化的若干认识》的报告。会议由世历所俄罗斯东欧史研究室主任王晓菊研究员主持。该室和西欧北美史研究室、跨学科研究室的同仁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学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会。
张广翔教授多年深耕俄国现代化问题,在俄国经济史、社会史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此次报告涉及两个方面。
首先,俄国现代化的起始时间。国内主要有两种观点,即彼得一世开始说和亚历山大二世开始说,张老师持后一种观点。现代化的内容包括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教育世俗化、政治民主化、城市化等。在张老师看来,这些变化都是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后开始出现的。
而后,张老师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三个层次展开说明。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问题在于贵族自身的变化。1861年农奴制改革以后,土地可以自由买卖。1861—1905年,贵族占有的土地从7700多万俄亩减少到5100多万俄亩。贵族的土地数量虽然减少了,但由于采用先进的经营方式、推行农业生产合理化运动,地产价值反而提升了。同时,贵族还积极学习西方经验,经营股份制企业,从事酿酒、碾米、制糖、木材等行业,发行股票、债券积累资本。通过这些活动,贵族已经非常接近资本家了。在实现工业化方面,1861年改革后,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同时,俄国一批有远见的财政大臣,积极引进外资、兴修铁路、发展冶金煤炭石油等重工业,产业工人主要集中在这些部门。这些经济活动使得工业生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轻工业落后于重工业,大机器生产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1900年,俄国工业生产总值超过农业生产总值。20世纪初,工业生产总量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进程相比,俄国的城市化进展缓慢。1861年改革前,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且普遍早婚早育,城市人口远远少于农村人口。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开启了人口流动的大门,获得自由的农村劳动力开始流入城市。这些农民工以单身男性青年为主,因生活不稳定,少有在城市结婚者。加之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低、死亡率高,城市化进程虽已启动,但速度较慢。1913年,俄国城市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5%左右。综上所述,俄国的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都始于1861年改革之后,因此,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是俄国现代化的起点。
报告结束后,与会学者与张教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涉及德国和俄国现代化道路的比较、中亚的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经济基础等问题。
(俄东室 张丹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