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世界历史所邀请首都师范大学晏绍祥教授作学术报告

2021-06-20

   

  

  2021528日上午,应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华文明与世界古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比较研究中心和世界历史研究所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的邀请,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会长、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晏绍祥教授在世界历史研究所谷城厅作了题为“克里特迈锡尼文明与早期国家的政治经济结构”的学术报告。 

  

  晏绍祥教授首先介绍了克里特文明的起源及其推动力。从公元前8千纪第一批农业居民到达克里特到公元前19世纪克里特文明兴起,本土与外来因素都对推动克里特文明的起源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从总体上说,虽然来自埃及、两河流域等文明的移民、技术、文化对克里特文明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但近几十年的考古研究表明,标志克里特国家诞生的宫殿建筑、手工技艺、文字等关键性因素主要是本地文明逐渐发展繁荣的结果。 

  克里特作为一个强大统一国家的形象,出现在荷马、修昔底德等古典作家的作品中。但考虑到这些作家与米诺斯文明的时间差距,他们的说法最多也只是根据希腊人普遍观念而形成的合理猜测。晏绍祥教授同意大多数现代研究者的看法,认为克里特在青铜时代很可能呈现多国并立的局面,一个个文化相同、实力相近的小国保持着独立的状态。从壁画、建筑布局等方面分析,这一时期克里特各地以宫殿为中心实行集权统治,最高统治者国王可能也兼任祭司。克里特社会已形成明显的阶级分化,集中体现在多样化的居住条件上。经济方面宫廷是再分配的中心,是农业生产的组织者和土地所有者。此外,这一时期克里特的宗教、军事、对外贸易的情况在考古资料上也有所表现。 

  与克里特文明不同,迈锡尼文明兴起于希腊本土。到公元前3千纪,希腊大陆和爱琴海地区开始了向国家过渡的进程。大约公元前2000年,印欧人进入巴尔干地区,把自己的语言变成通用语言,并与当地人融合,形成后世的希腊人。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迈锡尼文明兴起。青铜时代后期的竖井墓和圆顶墓体现了迈锡尼文明的繁荣。研究表明,这一时期已出现大规模的宫殿、设防的城市、完备的道路系统、线形文字B以及专业书吏、职业战车兵和奴隶等社会阶层,这些都表明希腊国家已产生这个时期的迈锡尼世界同样是小国林立。由于线形文字B已被解读,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迈锡尼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 

  在报告的最后,晏绍祥教授还围绕这一领域提出两点研究心得。一是在青铜时代国家起源研究中,或许应更多考虑外来因素的影响。克里特—迈锡尼文明国家起源的主因当然是内部因素,但如果缺少外来资源或技术的刺激,文明的形态还是会有不同的表现。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为整体的东地中海各地区交流史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是在整个青铜时代,从苏美尔、印度、埃及、中国到克里特—迈锡尼,早期国家普遍呈现出区域内小国林立的状态。而在这些国家中是否保存着原始民主的残余,仍是一个有待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此次报告会是世界历史研究所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登峰计划”系列讲座2021第二讲,也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古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比较研究中心系列讲座2021第二讲。报告会由孙泓副研究员主持。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科成员和在读研究生、所内其他研究室科研人员及院内外其他学术单位和高校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学生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聆听了晏绍祥教授的报告。最后,参会学者与报告人就外来移民对文明的影响、早期国家的平民地位、克里特壁画的解读等问题展开讨论。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 邢颖 供稿 综合处 陈蓉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