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世界史所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张建华教授做专题讲座:从新文化史到俄罗斯学

2021-07-27

    

 

    

  

    

  202172日上午,应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学科建设计划俄罗斯东欧史重点学科之邀,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张建华教授在中国历史研究院执中楼丘明厅做了题为“从新文化史到俄罗斯学:俄国史研究的转向与思考”的专题讲座。     

  张建华教授首先介绍了当前国际史学理论研究的代表性流派和人物,比如以海登·怀特、林恩·亨特为代表的新叙事主义(新历史主义)和新文化史,斯金纳的思想史,以及波兰裔澳大利亚学者维日比茨卡(Anna Wierzbicka)语用认知观等。之后,他从学界为何未能准确预见苏联解体为起点,介绍了国际研究(International Studies)和俄罗斯学(Russology),以及“亨廷顿之问”等的提出和缘起。张建华教授以英国学者奥兰多·费吉斯的《娜塔莎之舞:俄罗斯文化史》以及普希金、托尔斯泰、索尔仁尼琴、利哈乔夫等著名文学家为例,应用雅克布森和巴赫金两位文化学家的理论,阐释了俄罗斯史学与文学的关系,指出“俄罗斯学”本身是一种方法论,同时也正在变为一种本体目标,并由此产生了“俄罗斯世界”的理念,而这一理念又为俄罗斯版的全球化方案提供了思想资源。他认为,“新文化史”与“俄罗斯学”的叠加体现为反精英的史观、从宏观到微观的转向和由分析向叙事的转向,最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史哲联合,同时也对新史料、新方法、新问题提出了要求。         

  如何深入理解“文史哲不分家”?张建华教授举了两个例子。一是从词汇学角度对“自由”这一汉语意义的三个俄语对应词(воля, свобода, либерализм)进行辨析,二是结合语料库工具对19581961年苏共意识形态委员会有关文件进行词频分析。     

  最后,张建华教授将对新文化史的阐发引申到了建筑、电影、歌曲等视听元素中。他分别以北京莫斯科餐厅、列宁墓、《斯拉夫女人告别曲》、历史人物马泽帕、文学形象德尔苏·乌扎拉、电影《战争与和平》等为例,讲述如何运用法国学者列斐伏尔(H. Lefebvre)的空间政治理论进行阐释,进而说明新文化史研究的广泛领域和巨大潜力。     

  张建华教授在进入本次讲座主题之前,还深情回顾了自己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攻读博士研究生的历程和前辈学者对俄苏史研究的期待,并与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陈之骅研究员进行了线上互动。     

  讲座由俄罗斯中亚史研究室主任王晓菊研究员主持,世界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罗文东研究员做了发言。本次讲座历时三个多小时,内容丰富,讲解精彩。来自世界历史研究所俄罗斯中亚史研究室及其他部分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历史研究》编辑部等单位的近二十位学者现场聆听了讲座,另有全国各地科研教学单位近二百位学者和学生在线上参会。 

        

    

  (俄罗斯中亚史研究室 鲍宏铮 供稿,综合处 陈蓉 供图) 

    

    

    

  主讲人简介: 

  张建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中外文化交流史委员会副会长。匈牙利罗兰大学Russian Studies期刊2021年度外籍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俄国(苏联)思想史、中俄(苏)文化关系史、俄国汉学史、欧美新史学与史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