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世界史所邀请刘欣如教授作丝绸之路历史系列讲座第九讲

2022-05-24

   

  2022511日上午,丝绸之路历史系列讲座第九讲拜占庭帝国的丝绸礼仪制度和丝绸业和基督教向欧洲传播通过线上会议的形式顺利举办。本系列讲座由美国新泽西学院历史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华文明与世界古文明比较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刘欣如主讲,由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华文明与世界古文明比较研究中心、世界历史研究所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一带一路史研究室共同主办。 

  

    

  刘欣如教授主要介绍了拜占庭帝国的丝绸礼仪制度和丝绸业与基督教向欧洲的传播两个问题。查士丁尼时期,拜占庭帝国建立了以紫色丝织品为尊的宫廷和教廷服饰等级制。丝绸,特别是推罗紫这种颜料染织的丝绸最为高级,由国家垄断,不允许私人生产和享用。拜占庭帝国利用丝绸作为外交资源与罗马教皇竞争,向斯拉夫社会扩张。欧洲基督教社会崇拜圣人遗骨,而拜占庭丝绸织品是装饰这些遗骨的重要物品,也是基督教会教士礼仪制度的重要部分。 

  首先,刘教授介绍了拜占庭文献中关于桑蚕业起源和发展的记载。查士丁尼时期的史学家普罗柯比(Procopius)在《战争史(History of the Wars)》中谈到来自印度的聂斯托利派教士(Nestorian)从Serinda带回蚕卵,赠送拜占庭宫廷的过程据此可知,查士丁尼时代,桑蚕业已开始建立。 

  但桑蚕业的建立并不能解决拜占庭丝绸业的所有问题,从缫丝到成为纺织成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普罗柯比的另一本著作《秘史》(The Secret History)中提到贝鲁特(Beirut)和推罗(Tyre)这些城市自古就在生产包括丝绸在内的纺织品,并销往世界各地。查士丁尼曾经对该地区丝绸贸易的价格等做出规定。这种对市场的限制,实际上使这些工人难以获取原料,导致众多工匠逃往波斯从事生产。这些纺织工人会依据波斯和拜占庭两地生活生产环境的好坏来判断投靠哪方,在不同时间服务两边政权。 

  

  另外一份重要的研究拜占庭丝绸历史的文献是9世纪末的《君士坦丁堡市长公告》(The Book of Eparch)。文献规定了一些严格的商业管理规则,其中很多都与丝绸有关。从该文献可知,君士坦丁堡对推罗紫和丝绸控制极其严格。有一个故事能够证明:法兰克国王奥托一世(OttoⅠ)派遣使者利乌特普兰德(Liutprand)出使君士坦丁堡,他购买和携带紫色丝绸的要求被严词拒绝。针对来自叙利亚和巴格达的丝绸商人,也有十分严格的规定:君士坦丁堡市长专门指定exarch管理这些商人,限制货物进出。此外还有管理进口丝原料的商人的规则,如不得私自购买生丝、不得把生丝卖给外国商人等。最后是管理丝绸染匠的规则,包括不得染紫色、不得把染匠和奴隶卖到城外等。这些规定都有严格的惩罚措施,动辄砍手砍脚。 

  再看拜占庭帝国的风貌,它有着气派恢宏的博斯普鲁斯海峡(Bosporus Strait)这样的自然地理风貌,也有很多人文景观,如圣索菲亚大教堂(Hagia Sophia)、君士坦丁堡遗址,其中壁画、浮雕等对不同人物服饰的刻画也能说明他们对紫色服饰与等级间关联的看重。公元10世纪中期的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七世(Constantine VIl)的本名是Phorphyrogenitos,意思是生于紫色。他在统治期间制定了一套宫廷规矩——《礼制》(The Code of Ceremony),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对服饰的规定。服饰以紫色和金色为上,且图案也有很多限制,这种等级制在宫廷和教会均适用。 

  欧洲教堂也保存着大量的丝织品。多以紫色和金色为主色,花纹包括对鸟花纹、鹰、西摩格(simurgh)、狩猎图、白狮、人狮斗图案等,还有很多基督教题材,如圣母领报(Annunciation)、耶稣诞生(Nativity),此外也存在一些织物带有伊斯兰教艺术风格。据此可以看出,拜占庭艺术对欧洲有很强大的影响,同时波斯和后来的伊斯兰教艺术也对拜占庭产生影响。这是拜占庭艺术中所展现的东方影响下欧洲丝绸艺术的开端。 

  

  来自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一带一路史研究室、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的研究人员、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参会人员就拜占庭生丝购买属于官营还是私营、拜占庭帝国丝绸种类以及制造、拜占庭紫颜料的成分、棉织品不如丝织品流行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张璐 供稿,刘乾昊、任易凡、张璐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