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世界史所邀请刘欣如教授作丝绸之路历史系列讲座第八讲

2022-05-24

   

  202254日上午,丝绸之路历史系列讲座第八讲粟特农业社会和商业网络通过线上会议的形式顺利举办。本系列讲座由美国新泽西学院历史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华文明与世界古文明比较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刘欣如主讲,由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华文明与世界古文明比较研究中心、世界历史研究所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一带一路史研究室共同主办。 

 
 
  

  刘教授首先对粟特的大致情况作了介绍。粟特位于中亚阿姆河-锡尔河两河流域,是连接地中海、中亚、南亚和东亚的交通要道,中国史籍称康居之地或河间地区。公元3-4世纪左右,该地区形成了一个中亚粟特文化共同体,享有共同语言、文字、宗教、世界地理观,但并没有统一政体。粟特人很可能是由康居游牧部落转向以耕作和畜牧为主的农业社会。散布世界各地的粟特商人信奉祆教,但在商业利益驱使下,他们也支持其他宗教的传播,尤其是参与了早期佛教的传播。粟特人的祆祠并不限于宗教活动,也是商业贸易的商栈,其商会领袖被称为萨宝,加入了中原的官僚体系。萨宝商队既是转卖中国丝绸的中间商,又对外销售本地产的波斯风格织锦“Zandaniji” 

  粟特考古发现比较丰富。Boris Marshak在粟特城邦遗址彭吉肯特(Penjikent)发现一处粮商住宅,其中有一整面壁画表现了伊朗英雄人物罗斯坦(Rustam)。罗斯坦是波斯著名诗人菲尔多西(Ferdowsi撰写的史诗《列王纪 Shahnameh中的主要人物。《列王纪》成书于10-11世纪,主要描写波斯列王的事迹这个时期的中亚、阿富汗已经进入伊斯兰教时期,但东部的原波斯文化区仍有保古波斯文化的遗风。早期祆教文学艺术的主要题材是Aryan和魔鬼Deva的斗争,罗斯坦在这一斗争中历经了七次考验。但到了菲尔多西的作品中,背景战争则是Iran(即前述Aryan)和Turan(阿姆河以北、突厥地区)的斗争,罗斯坦是其中重要英雄人物。因此,罗斯坦并不是早期祆教人物,出现较晚,在粟特地区的影响力远远大于早期伊朗文献的记载 

  

  一个粟特人歌颂的伊朗英雄形象是西摩格(Simurgh),同样不同于早期祆教人物。菲尔多西在史诗中将其描述为养育罗斯坦之父的神鸟。对西摩格在波斯传统中作用的详细描写也是首次出现在文献中。 

  撒马尔罕粟特西摩格图案及其服装风格在整个中亚广泛流传,尤其克孜尔地区。龟兹石窟壁画中供养人的服装式样与粟特地区的人物服饰十分接近,反而与敦煌石窟中的装束有很大差别。在印度河河谷也发现了粟特人留下的带有刻痕的石块,粗糙石块上凿刻了几人礼拜佛塔的形象,其人物着装也有明显粟特风格。此外,中国境内也发现了大量刻画粟特人形象的艺术品。 

 
 
  

  上一讲提到,“Zandaniji”织锦出自粟特本地的著名纺织品作坊,它有其自身特点,其纹样与波斯锦很相似。荣新江和张庆捷主编的《从撒马尔罕到长安》中提到中国境内的粟特人墓安伽墓,墓中有大量表现祭祀、生活、艺术等各个方面的生动画面。另外粟特人还将他们的纺织品艺术传播到中国,《隋书》就提到来自粟特的三代移民何稠能够辨认、仿制波斯献的金绵锦袍,令上甚悦。因此他一定对波斯物产十分了解,并且其仿制品也大受欢迎。另外,粟特人的胡旋舞在中亚、阿富汗、南亚地区长期流传下来。伊斯兰教的一些宗教活动就是乐舞与崇拜的结合,粟特人显然继承了这个传统 

  总之,粟特人的宗教信仰及实践和商业行为的结合,使他们成了丝绸之路上非常重要的中介。 

  来自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一带一路史研究室、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的研究人员、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参会人员就粟特人与回鹘人的衣着区分、粟特人语言问题、粟特地区地理名称等积极提问,并展开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张璐 供稿, 何捷、张璐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