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日上午,应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华文明与世界古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比较研究中心、世界历史研究所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的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国外考古研究室主任李新伟在中国历史研究院观通楼谷城厅做了题为《“天极宇宙观”到“天下政治观”》的学术报告。
李新伟研究员首先对“天极”概念进行了解释。“天极”即宇宙枢纽,是宇宙正常运行之关键。结合凌家滩玉版等重要遗物,可以发现先秦文献记载的天极观念在史前时代已经出现。由此追溯,在距今7000多年的高庙文化和双墩文化的陶器刻画图像中,已经可以看到对“天极”宇宙观的表达,具体表现为:天极由天极之神控制,其动物形象为虎,常以四獠牙巨口为标志;天极可以用八角星纹、纽结纹、十字线、多芒星、多射线等几何图案表示;天极可以由神鸟托负,以维护其稳定;北斗为环绕天极旋转的重要星宿,其动物形象为猪。
李新伟研究员进一步指出,在至迟距今5500年前后,红山和凌家滩文化的社会上层在“天极”宇宙观的基础上,创立了宗教信仰,并依托宗教权力,完成了跨越式的社会发展。在这种宗教中,社会上层人物可以在如昆虫“蜕变”、“羽化”一般的萨满状态下,实现与神鸟和北斗之神的沟通转化,与天极之神沟通,维护天极的运转。同时,社会上层借助建造神圣空间、制作特殊玉器和举行仪式活动等方式,将宗教信仰“物化”,以获得和维护权威,凝聚社会。良渚文化的社会上层继承了这种宗教并将其规范化,以之为重要依托,完成了早期国家的构建。龙山时代,江汉地区的肖家屋脊文化玉器和陕北石峁文化石雕均反映了这种宗教的新发展,其核心是天极之神的人格化和神鸟退居从属地位。二里头文化的重要遗存均彰显了宗教权力的重要性,但天极信仰之发展尚不明确。在商代,天极之神应该是商人信仰体系中的“帝”。商王通过在“帝”之左右的祖先,垄断与“帝”的沟通权,强化了其“四方之极”的核心地位。解读天文的宇宙观开始转化为治理人文的“天下观”,从而促进了中国特色“大一统”观念的形成。
报告之后,与会人员与李新伟研究员就虎、神鸟等形象与后世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的联系、神鸟的角色定位、“天极”宗教与祖先崇拜的先后关系、“萨满”一词的定义与使用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此次报告会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古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比较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世界古代中世纪史重点学科2022年系列讲座的第一讲,报告会由孙泓副研究员主持,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 赵可馨 供稿、综合处 陈蓉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