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世界史所邀请原祖杰教授作学术报告

2022-12-05

  2022年11月24日上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原祖杰教授应世界历史研究所之邀作了一场精彩的云端学术讲座,题目为“美国工业化转型时期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本次讲座由世界历史研究所美国史研究室与拉丁美洲史研究室共同主办,王文仙研究员主持,高国荣研究员担任与谈人。来自世界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四川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等单位的师生参加了讲座。

   

  原祖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历史学博士,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副理事长。长期研究世界现代化转型问题,研究论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世界历史》《美国研究》《南开学报》等重要期刊,出版《进步与公正:美国早期的共和实验及其在工业化时代遭遇的挑战》等著作,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主持多项国家和教育部项目,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十九世纪美国工业化转型中的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研究”首席专家,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天府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讲座伊始,原教授介绍了选题的由来,指出该选题源自他对历史问题的兴趣及其对现实问题的思考。19世纪末,美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尤为突出。目前我国对美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历史研究还相对薄弱,且存在偏颇认知,认为美国已经成功解决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接着,原教授介绍了美国关于“三农”问题的研究情况。他指出,在政府推动下早期的研究带有很强的对策性。1862年美国农业司的成立加强了对农业资料的整理和研究。1919年农业历史协会成立后,美国“三农”问题的研究才步入正轨。二十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历史学家的更多参与,有关农业史的研究逐渐兴盛,到80年代进入黄金时期,所探讨的问题也更为深入、全面。原教授结合他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梳理了美国学界有关“三农”问题研究的话题和争论,如有关美国早期农业性质问题、农业资本主义道路问题,地形地貌、气候以及人文因素影响下的区域差异问题、农民联合与反抗问题、农业技术革新与管理革命问题,等等。我国学界对美国“三农”问题关注较早,始于张友伦先生二十世纪80年代初的专著《美国农业革命》。近年来,我国美国史研究领域一批老中青学者主持和参与了对十九世纪美国“三农”问题的研究,是在前辈学者研究基础上展开的第一次全面、系统的探索。

   

  原教授认为,美国早期农业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从生产目的来看,主要是为农民家庭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资料,并通过以物易物的形式换取所需的生产生活用品;从价值追求来看,强调自助独立、勤俭节约等美德;从社会关系上看,农民重视亲属和社区等传统纽带的维系。

  原教授还列举分析了美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史研究中一些其他重要问题:美国历史上的“农业神话”及其瓦解、美国农村的社会结构与文化生活、南方种植园奴隶制及其转型、美国农业发展区域差异、土地政策、外来移民与美国农业、城乡关系、美国平民党运动、十九世纪后期美国农业现代化等。

  高国荣研究员分享了心得体会。他指出,原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力图从整体上探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重要转折时期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目前国内外学界对此议题研究较少。因此,该项目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重要意义,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也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而且,这个项目汇集了国内美国史领域的众多知名专家,非常值得期待。

  与会师生对精彩丰富的报告内容产生了浓厚兴趣和共鸣,提出了许多问题,原教授耐心细致地进行了回答。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  赵月娟 供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