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所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刘林海教授作“西方历史中的正统问题”学术讲座
2023-01-31
2023年1月5日上午,应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华文明与世界古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比较研究中心,世界历史研究所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的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刘林海在线上作题为“西方历史中的正统问题”的学术讲座。
刘林海教授从“法统”和“道统”两方面阐述西方历史上的正统问题,报告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谈正统问题的由来,对研究的观念视角、关系视角和关注问题进行解题;其次,对法统问题进行历史梳理和个案分析;最后,讨论道统问题的发展和“治权转移”理论的逻辑前提。中国传统史学以王朝国家为中心,正统问题至关重要。西方历史中有没有类似问题?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变局,为了加快构建中国话语体系,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中国的史学传统,这就凸显了借鉴中国传统史学的视角来观察西方历史的重要性。事实上,西方历史也有正统问题,这条线索可将诸多历史事件串连起来,从宏观层面呈现西方历史的发展轨迹及特点。
何谓“正统”?正统问题在中国主要表现为史学问题。而在西方历史上,它首先是一个关乎领土的现实问题,其次才是史学问题。西方历史上的正统问题表现为对罗马帝国名号的继承。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对罗马皇帝名号的争夺构成了贯穿于中世纪史和近现代史的一条重要线索。“帝国”是西方政治的最高理想,西方文明的主要特征之一就表现为“帝国”意识。“罗马帝国”(Imperium Romanum)一词中的imperium原意是“绝对命令权”,源于动词“命令”(imperare),即在国内和国外可以行使军事、行政权。罗马皇帝(imperator)是享有普世统治权的绝对君主。
对于正统问题的探讨可以从观念的角度讨论其内涵及变化,也可从关系的角度比较东西方历史,或分析西方历史内部的正统问题,通过典型事例分析进行考察。这里主要关注法统、道统,权力一体化与权力转移问题。概括而言,正统问题大略有四端:据其地、治其民、继其制和祀其神。
正统问题分为争夺罗马皇帝头衔的法统之争和争夺基督教教会统治权的道统之争。法统之争反映了西部拉丁世界的教俗矛盾,主要表现为四次较大规模的法统之争。第一次法统之争起源于查理曼加冕事件。公元800年,查理曼在罗马被教皇利奥三世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Imperator Romanorum)。对此,《洛尔施年代记》的记载简单,可能是为了避免读者产生“皇帝权力来源于教皇”的印象。成书较晚的《查理大帝传》则强调查理曼事先不知情,但需要注意的是,作者可能篡改了史料。拜占庭帝国的君主伊琳娜女皇和随后的尼基弗鲁斯一世都拒绝承认西部皇帝的名号。公元812年,拜占庭皇帝米海尔一世只承认查理曼为法兰克人的皇帝“巴塞勒斯”(Basileus),不承认其“罗马人的皇帝”称号。
第二次法统之争是9世纪七十年代西法兰克国王路易二世与拜占庭皇帝巴西尔一世的帝号争端。拜占庭皇帝巴西尔一世认为,路易二世既非世袭也未统治全法兰克地区,只是法兰克人的皇帝,不是罗马人的皇帝。对此,路易二世进行了回击。理由是,帝国只有“一个”,正如圣父、圣子、圣灵是一体,路易是教宗膏立的罗马人的皇帝,而且是原罗马帝国地区的实际统治者。早在查理曼加冕时期,就存在一种共识:成为罗马人的皇帝必须以占据意大利为前提。
第三次法统之争是公元10世纪奥托一世与拜占庭皇帝约翰一世之间的帝号争端。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帮助教皇约翰十二世度过危机,被加冕为帝,引起拜占庭帝国的反对,双方在外交场合互相指责。此次争论以公元972年拜占庭皇帝约翰一世承认奥托帝号并寻求联姻而结束。
13世纪后,随着东部帝国形势变化,法统问题也变得更加复杂。除拉丁帝国外,拜占庭的尼西亚和特里布松等偏安政权也加入到正统的争夺之中。公元1453年,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身死国灭,其侄安德烈亚斯流亡罗马并宣称继承了“君士坦丁堡皇帝”(Imperator Constantinopolitanus)的名号。安德烈亚斯后来因经济拮据将皇帝头衔卖给了法王查理八世,但在临终前又赠给了西班牙双王费尔南多和伊莎贝拉,只是西班牙国王并未使用这一头衔。他的妹妹索菲亚于1472年嫁给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伊凡三世利用与拜占庭皇族的联姻关系宣称为“第三罗马”的统治者,自称沙皇(Tsar),不承认西部帝国的正统地位。另外从征服者的角度,奥斯曼君主穆罕默德二世由于占据君士坦丁堡自称“罗马人的凯撒”(Kayser-i Rûm),而且为君士坦丁堡教会所承认。16世纪后,奥斯曼土耳其把与伊朗萨菲王朝争夺伊斯兰世界正统作为主要目标,逐渐不再使用罗马帝号,进而承认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夫二世的正统地位,结束了关于帝号的法统之争。
以上,刘林海教授总结了几次法统执政。此外,正统问题还包括道统争端。道统指的是基督教及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大致牵涉两端:一是罗马教会与君士坦丁堡教会的关系,二是罗马教会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关系。道统之争的核心问题是治权转移(translatio imperii)问题。“帝国一体”观念构成治权转移理论的逻辑前提,它意味着罗马帝国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永恒整体,然而在实际运行中可以更替和转移。在现实政治中,“治权转移论”为拜占庭、罗马教会和新兴民族国家等多方势力所利用。
报告结束后,线上收听报告的学者、同学们与刘林海教授就罗马帝国统治权内涵、西方文化中使命感的来源、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宗教改革与道统的关系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次活动是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2022年“登峰计划”系列讲座第四讲,由胡玉娟研究员主持,来自世界历史研究所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及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和学生参会,并参与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任易凡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