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8月16日
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张象:百年来中国世界现代史学科发展历程

2021-09-13

  世界现代史是世界史最后的部分,也是最新的部分,近百年来的历史正是它研究的内容。历史本身和反映它的世界现代史学科的成长,都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进程相关联。探讨它们相互作用的历程,是颇有现实意义的。

世界史上罕见的百年巨变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近百年的变化是空前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20世纪初,第二次技术革命使电气化、内燃机化日益普及,相对论、量子力学的诞生使科学革命从宏观发展到微观。20世纪中期,诞生了以核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技术革命。20世纪末,又出现了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第四次技术革命。人类社会的现代化水平节节高,衣食住行都得到了极大改善。

  自由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有一般垄断、国家垄断、金融垄断等形式。这一趋势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空前规模的世界经济危机、世界战争及生态危机。

  社会主义从理论进入实践。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改变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全世界工人阶级联合了起来。但是,道路是不平坦的。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但是,中国等国继续将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亚非拉被压迫民族的崛起。近代史上,亚非拉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现代史不同了。20世纪初亚洲觉醒,1949年中国革命胜利,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接着是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形成,整个非洲取得了独立,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社会不可忽视的力量。

  国际关系的分裂与合作、战争与和平出现罕见状态。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以往历史上没有的。百年内,国际格局发生三次变化,先是以欧美大国争斗为中心的格局,后是两极对立的“冷战”格局,再后是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相对抗的格局。

  世界文化体育事业的大发展,各领域都有丰富多彩的新成就,出现人类知识的大爆炸。世界性气候变暖、传染病肆虐,环境问题成为现代史的新问题。

  总之,各方面的历史都显示,在世界现代史上,世界迅速从分散走向整体,并向全球化进程过渡。

中国世界现代史学科的建立

  共产党的目标是解放全人类,故中外的共产党人都十分重视世界史,特别是世界现代史。中国共产党的先驱李大钊在十月革命后不久,就向国人介绍此伟大的历史事件。五四运动因列强在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归日本而掀起,故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都十分重视国际形势。1920-1924年周恩来同志在旅欧期间,写了几十篇通讯,向国人介绍国际局势的新变化。当时的中国,大中学校虽已有外国历史课,但主要是讲西洋史。西洋史是没有现代史部分的,连这一名称都没有。Modern History只是近代史之意,不包括现代。西方学者认为国家档案要在几十年后才能公布,在此之前无法写史,只能从事国际现状研究。

  1940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必须要了解现代世界革命史。延安的院校和团体当时都学习苏联党史。解放战争期间,苏联的一些现代史著作开始在东北地区翻译出版。苏联是世界现代史学科的最先开创地。它先是将1913年后的世界史列为近代史的第三部分。从1946年起,各级党校最先将这部分独立出来,称为“世界现代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各院校都自发地取消了“西洋史”课程。院系调整后,1953年从上而下统一规划,将“世界现代史”列为历史学科的基础课之一,并开始培养新人,组成专职的教研队伍。

  1957年,毛泽东同志赴莫斯科参加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大会,会议通过的《莫斯科宣言》认为:“我们时代的主要内容是由俄国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所开始的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以此为指导,1958年不少院校掀起了编写《世界现代史》教学材料的热潮。1962年,出版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世界通史》,由于当时国际形势的原因,仅有“上古部分”“中古部分”和“近代部分”(上下),仍缺“现代史”部分。不过,各院校经过十多年的教研实践和彼此的交流合作,形成了公认的“两段三线”学科体系,即以1945年为界划分为“两段”,以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亚非拉民族主义三类型国家分为“三线”讲述。大家尽力贯彻毛泽东思想,克服苏联教材中的大国主义、教条主义及烦琐倾向。但是,“文化大革命”使正常的世界现代史教研活动中断了,即便有一些教研活动,也是用国际共运史、民族解放运动史取代世界现代史的教研内容。

世界现代史学科的创新

  20世纪60-70年代,被压迫民族掀起独立运动风暴,三个世界逐渐形成,使得中外学者都不能不思考对世界现代史的研究。西方学者开始改变不重视世界现代史的状况,美英等国开始出现全球史、当代史著作。它们新版的世界通史著作中也开始有了现当代部分,不过所占的比例很小,而且仍坚持“比较文化形态学”的观点,认为西方文化先进、东方落后、西方国家应当领导世界。

  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各学科的发展迎来了春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许多新理念的诞生,对世界现代史学科的创新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例如,要以开放态度实事求是地面对各国历史、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充分认识全球化、多极化趋势,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这些理念都使我们在研究世界现代史中的诸多问题时能够作出新的表述。

  改革开放的现实使学者们在重读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时,能有更全面的理解。例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等诸多论著中都谈到,人类历史有纵向与横向两种发展趋势。“纵向”指的是社会制度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和相随的阶级斗争与革命运动。“横向”是指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从分散到整体,使历史成为世界史。马克思指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世界现代史是人类实现了整体化的历史、真正的世界史,在人类整个历史进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按照这一理论,将世界现代史的起点定在20世纪初,要比定在1917年或1913年更为科学。人类历史的整体化进程是不断变动的,整体化形成后又向高级阶段发展,走向全球化。所以,关于世界现代史的分期、分段也应有所变化。关于世界现代史的下限,暂定在20世纪末为宜。世界现代史旨在讲述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已经凝结了的社会实践,它应当与研究国际现状的学科有所区别。

  1979年8月3-12日,在甘肃师范大学(今西北师范大学)召开的“世界现代史学术讨论会”上,成立了“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其主体成员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世界现代史学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第二代学人也开始加入。到20世纪末,第二代学人成为教学科研的主力,第三代学人也开始出现在研究会的学术活动中。

  20世纪80年代,吴于廑教授和齐世荣教授主编国家统编教材《世界史》,1992-1994年陆续出版,共计6卷,其中第5卷和第6卷为现代史。20世纪末,齐世荣先生又主编了4卷本《世界史》,其中第3卷和第4卷为现代史。这些著作都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整体化的理论为指导,仅从现代史所占比例来看,就显示出与西方学者的世界史著作截然不同。

  与此同时,国内学界还涌现出了大量各具特色的世界现代史著作。仅就教材而论,即有适应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院校、不同群体需求的各种版本。此外,还出版了各种专著,对世界现代史中的许多重要问题进行了具有开创性的研究。诸如:一、关于反法西斯战争的研究,中国学者围绕战争的起点、起因、性质,针对西方学者的观点展开讨论,出版了关于法西斯主义的专著,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这一问题拿到国际史学会议上进行讨论。随着研究逐渐深入,中国学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经济、文化和国际关系等问题都有了新成果。二、关于“冷战”的研究,我国学者充分运用国内外最新档案资料,对“冷战”的起源、性质、演变、形态、终结等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观点。三、关于十月革命再认识与苏东剧变的研究,苏联解体后,在俄罗斯和西方一度出现了全盘否定十月革命的舆论。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多次召开学术研讨会,从外因和内因对苏联解体进行分析,充分肯定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与历史意义。四、关于亚非拉现代史研究,中国学者讲述了西方学者很少谈及的民族解放斗争史,对独立后的社会发展史也开始讲述,特别是讲述这些国家与中国的关系。五、关于现代科技文化问题,中国学者在新版的各种世界现代史教材中都开始有了介绍,这对文科学人来说是有难度的,但只要进行尝试,就是学术研究上的进步。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关注世界现代史学科的创建、发展和普及,这一学科与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紧密相连。在党的关怀和指导下,世界现代史研究一定能创新前进,结出丰硕成果。

(作者:张象,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原副会长、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