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35周年庆典系列校友论坛|全球变局与中美关系
2022-08-25
(原文标题:中美中心35周年庆典系列校友论坛|全球变局与中美关系)
为庆祝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建立35周年,中美中心于2022年6月18日举办校友论坛。其中,以“全球变局与中美关系”为主题的论坛在线上举行。中美中心石斌教授为论坛召集人,出席嘉宾有中美中心蔡佳禾教授,以及中心第八届(1993─94年证书班)校友们。
中美中心教授石斌
1993─94年证书班校友
论坛的前半程,各位教授、校友围绕“全球变局与中美关系”议题分别进行发言。蔡佳禾教授以民粹主义为切入点,讨论了俄乌冲突对国际秩序的影响。他指出,俄罗斯试图扭转力量下降趋势的军事行动,以及西方特别是北约国家的过度反应,冲击了二战以来相对理性、包容的国际秩序。蔡教授认为,这一过度反应,与西方社会民粹主义、特别是右翼民粹主义思想的影响力上升密切相关。蔡教授进而指出了该现象对中美关系的影响,认为较之特朗普政府,拜登政府在对华政策上的延续性多于变化,只要民粹主义的影响力还在,霸权主义的大战略就还会继续。同时,美国对华政策大辩论并没有结束。一般而言,较为克制的大战略会减少美国的干预和卷入,但其赖以出现的基础还需要更多的观察和研究。
中美中心教授蔡佳禾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张振江校友认为,当前的全球变局主要是西方国家影响力的相对衰落,并介绍了慕尼黑安全会议围绕“西方的缺失”(Westlessness)和超越“西方缺失”的辩论和反思。张教授指出,中美两国需要一种“创造历史的胆识”,从全社会层面增加各自的善意,加强相互了解和沟通。张教授还从海外华人华侨研究以及东南亚研究视角提出了中美关系的相关议题,并回忆了中心学习氛围和学术规范的积淀作用如何激励他重新走上学术道路。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张振江
中美关系不是孤立发展的,而总是处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当中。各位教授、校友围绕全球环境变化的各个切面,展开对“变局”的实质与核心的讨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察哈尔学会研究员钱镇校友强调了全球变局的历史基础。他认为,西方向全球的扩张以及西方模式向其他国家的推介,既和现代化同步,同时也扭曲了其他地区的基本面貌、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念。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时代”概念,为世界性哲学的产生,探索解决人类困境提供了某种可能性。然而,钱教授认为,冷战格局掩盖了地方矛盾和民族、宗教等深刻问题,这些问题直到后冷战时代才浮上水面。因此,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延续,需要更开放的胸襟,更宽阔的视野,更加系统的解决方案。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察哈尔学会研究员钱镇
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林国人校友认为,以往的经济危机的实际解决,并非简单地依赖中央银行,而是真正在生产结构、产业政策,以及经济的生产关系上调整,但是,华盛顿共识显然不能解决量化宽松政策反映的内在生产力的矛盾,以及精英和民众的分裂。针对以上要点,林国人认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主要表现为全球化的调整和比较激烈的反思。
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林国人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林红校友认为,国际体系、全球结构就像一幅联系松散的拼图,每一个碎片后面都是对世界的不同理解,世界秩序的变化体现在力量、制度和观念等方面的变化基础上,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坚定地走一种自主性的、替代性发展道路。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林红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主任杨雪冬教授首先表示了对中心正处“盛年”,在学界、政界能够发挥更大影响的期许,以及自身在中心“高密度、大视角地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经历。在杨雪冬看来,中美两国是真正有能力以不同方式全面投射其影响力的国家,但是,大国内外环境与相互关系的现实也使其注重国内考量,表现出注意力的转向。两国需要学会相互欣赏,有意识地推动从利益共同体向价值共同体的转变。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主任杨雪冬
论坛的后半程,各位教授、校友就中美关系的现状、主要矛盾、历史经验进一步交流了彼此的观点。蔡佳禾认为,国际体系力量结构的改变无法从政府或社会层次予以停止或逆转,但中美两国可以寻求人类共同价值的兼容性。此外,蔡教授还提出了中国对外交往取得进一步突破的若干具体建议。钱镇强调中美两国要平衡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中美关系的几次改善和推进,都是因为面临更大的问题,需要共同解决”。林国人分享了自身对于美国战略文化特别是商业文化的认识,他强调,竞争在美国不是一个负面的词,而是一个中性的语汇。林红指出,命运共同体的发展“道阻且长”,要理解、适应中美关系为什么“回不到过去”(基辛格语),同时尽力谋求两国关系的“确定性”,避免国内非理性因素侵蚀两国关系的理性基础。各位教授、校友还对全球形势在时代精神层面的变化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林红引用弗朗西斯·福山的观点,认为西方民粹主义是“民主的部分去反对自由的部分”,以国内变迁的形式参与、影响了现代世界政治的变迁。钱镇认为,身份认同的有限选择和交叉认同可能是未来的出路。杨雪冬认为,认同政治问题应该管控在国内政策范围内,不应该演变成国际政治斗争的手段。
石斌教授最后总结道,“全球变局”是多种力量和现象叠加在一起共同推动的,从根本上讲是国际体系力量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东升西降的趋势;同时也包括竞争领域的扩大、安全挑战的增多,以及大国关系、大国政策、经济环境、国际国内治理、社会思潮等方面的变化,此外还包括人口流动对各国人口结构和“人口政治”带来的影响;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一轮高新技术的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出现正在加速改变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并给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带来了冲击;面对大变局时代的众多新议题和新挑战,基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于推动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本场论坛中,各位教授、校友围绕全球环境变化的实质与核心特征,各展所学,交流思想,从不同角度分析全球变局之下中美关系的发展,以求理解和把握习近平主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战略判断。
(作者:杨佳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