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世界历史》2019年第5期

2019-12-16

目 录

  ·冷战史· 

  战后初期美国“自由列车”政治动员项目的实施及其影响 /李昀 

  巴黎谈判中美国对越战争赔偿问题 /邵笑  

  美国学界关于冷战时期出口控制政策的研究 /刘子奎 朱杰      

  ·欧洲史· 

  记忆建构与民族主义:近代塞尔维亚历史中的科索沃传奇 /黄艳红 

  丹麦宗教改革与新教国家联盟的形成 /周施廷     

  ·亚洲史· 

  近代中日关系背景下的“同文同种”表述 /许赛锋 

  伊朗阿夫沙尔王朝的崛起机遇、扩张困境及历史遗产 /龙沛   

  ·古代史· 

  罗马帝国近卫军的政治角色 /张晓校 

  赫梯宗教节日的“节中节”现象 /蒋家瑜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半藤一利的昭和史叙事评析 /张跃斌 

 

    

    

内容摘要

  战后初期美国“自由列车”政治动员项目的实施及其影响 

李昀 

  内容提要 战后初期,美国在国内开展了多次冷战政治动员活动。其中,“自由列车”项目规模最大、影响深远。杜鲁门政府借助“自由列车”在全国巡展之机,将凝结于美国人内心深处的“自由”观念与反共主义相结合,推行了以效忠国家和服膺“自由”价值为主旨的教育宣传活动。“自由列车”项目反映出冷战期间美国如何界定“自由”的内涵,以及美国人对公民责任、公民权利等问题的思考。这场政治动员在唤起美国人的“自由”观念、进行全面冷战的同时,也进一步触发了美国民众特别是黑人群体对“自由”理念的怀疑,以及捍卫自身权利与自由的意识。“自由列车”宣扬的“自由”理念与不平等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美国“自由”的局限性与双重标准。 

  关键词 美国 冷战 杜鲁门政府 政治动员 自由列车     

  巴黎谈判中美国对越战争赔偿问题 

邵笑 

  内容提要 为促使北越同意和谈,约翰逊政府提出对越赔偿问题。在巴黎谈判中,美国以援助为诱饵,试图推动和谈。然而,由于双方分歧严重,加之北越坚决要求美国给予“赔偿”,而非“援助”,巴黎谈判一度中断。此后,为掩护1972年的军事进攻,北越重新提出赔偿问题。但是,受美、中、苏三国关系的影响,巴黎谈判陷入困局。由于复活节攻势的受挫与美国的秘密承诺,北越再度积极谈判,最终签署《巴黎协定》,并就赔偿问题与美国达成共识。然而,在美军撤离南越后,美越双方都没有严格遵守协定,赔偿问题也不了了之。事实证明,美越两国在赔偿问题上的做法都是策略性的,北越从未为了获得赔偿而改变自己的决策。赔偿问题在推动巴黎谈判进程、尽快结束战争问题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约翰逊政府 美越关系 越南战争 巴黎谈判 战争赔偿 

  美国学界关于冷战时期出口控制政策的研究 

  刘子奎 朱杰 

  内容提要 出口控制是美国与地缘政治对手进行争夺以实现其冷战战略和外交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有效工具,它极大影响了西方同盟内部的关系和世界经济版图,强化了东西方经济对峙,甚至塑造了冷战双方的战略态势。美国学界对美国冷战时期出口控制的研究,大致经历了兴起、发展和冷战后的新开拓三个阶段。围绕出口控制效果、出口控制与西方同盟关系、经济战还是战略禁运和巴统等四个争议较大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美国学界对出口控制的研究拓宽和深化了冷战国际史研究的领域和深度,有助于更全面深刻地理解与认识冷战,但在研究视角、文献资料和研究重点方面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 美国学界 冷战史 出口控制 经济战 战略禁运     

  记忆建构与民族主义:近代塞尔维亚历史中的科索沃传奇  

      

  内容提要 科索沃传奇在近代塞尔维亚民族认同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起源于1389年6月28日塞尔维亚人与土耳其人之间的科索沃战役。尽管这个事件不能被视为塞尔维亚历史真正的转折点,但经过口传加工和民族主义者的书面建构,科索沃战役成为塞尔维亚历史的核心事件,并深深植根于民众的集体记忆中。拉扎尔所象征的国家复兴、米罗什所代表的英雄主义和布朗科维奇的背叛等主题成为理解整个塞尔维亚历史的基本参照。在19世纪,科索沃传奇为塞尔维亚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提供了意识形态支撑和强大的情感力量,但民族主义者对科索沃记忆的政治利用也使其烙上了复仇主义的色彩;科索沃记忆环境中孕育成长起来的塞尔维亚青年终于在科索沃战役的纪念日,在萨拉热窝点燃了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关键词 科索沃传奇 塞尔维亚 集体记忆 民族主义 

  丹麦宗教改革与新教国家联盟的形成 

    

  内容提要 丹麦在1536年前后进行的宗教改革是其政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以增强丹麦国力。在政治方面,丹麦由分到合,挫败各方分裂势力,保障了国家权力的有效运行;在宗教方面,克里斯蒂安三世在马丁·路德和布根哈根的帮助下颁布《丹麦教会法令》,宣布丹麦为新教国家并由国家掌管教会一切事务,新教从此成为国家唯一的信仰支柱并增强了国家凝聚力;在经济方面,通过“教产世俗化”举措,成功解决了由贵族和教会长期把持大部分土地、造成国家财政困难的问题,极大地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在对外关系方面,丹麦先后与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以及德意志新教邦国结成同盟,又同皇帝查理五世达成免战协议,运用灵活的外交手段建立起新教国家联盟,以保护国家安全和避免使其卷入战争。丹麦的宗教改革不同于德意志路德派的改革,其实质是利用宗教改革为构建近代民族国家服务,其宗教改革的模式可为研究丹麦政治史和欧洲宗教改革史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 丹麦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 新教国家联盟 克里斯蒂安三世  

  近代中日关系背景下的“同文同种”表述 

 赛 锋   

  内容提要 虽然“同文同种”是形容中日关系的常见固定短语,但“同文”与“同种”的概念生成过程并不同步。“同文同种”在当今中日两国的各种使用差异,亦反映出其背后蕴含着纷杂矛盾的语意指向。这是因为该语属于近代西方“人种进化竞争”学说与日本“兴亚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产物,其形成和传播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特别是甲午战后中国各主要政治力量对日本“同种联合论”的认同与呼应,进一步促进了“同文同种”表述在双方交涉话语中的普及和定型。随着此后中国人对日本侵略主义实质的逐步认清,“同文同种”遂凸显出浓厚的负面色彩。时代背景的变化是“同文同种”表述具有多重含义的关键。 

关键词 中日关系 同文同种 人种进化竞争 兴亚主义 对华侵略   

  

  伊朗阿夫沙尔王朝的崛起机遇、扩张困境及历史遗产 

  龙沛

  内容提要 18世纪是西欧资产阶级革命与产业革命并举、海外殖民扩张与欧陆帝国争霸全面铺开的时代,也是中东伊斯兰帝国秩序开始走向衰落瓦解的时代。伊朗阿夫沙尔王朝是18世纪初伊斯兰世界东部帝国秩序初步瓦解后重组的产物,其短时间内的崛起、扩张和再解体进一步推动了奥斯曼帝国以东伊斯兰世界的政治经济衰落。阿夫沙尔王朝的对外征战是近代阿富汗民族独立国家建立的重要历史背景,也是英帝国殖民势力得以全面入主印度的重要先决条件。阿夫沙尔王朝的崛起和扩张更多受益于18世纪西方尚未健全的殖民体系和周边帝国势力的相对下沉,而非源自对伊斯兰世界本身传统因素的突破。阿夫沙尔王朝的建立虽挽救了伊朗在18世纪初被周围列强瓜分的命运,但其解体后伊朗地区的长期动荡削弱了恺加王朝时期伊朗抗衡英俄殖民帝国渗透的能力。 

  关键词 伊朗 阿夫沙尔王朝 纳迪尔沙 国际体系 东部伊斯兰世界     

  罗马帝国近卫军的政治角色 

   晓 校   

  内容提要 罗马帝国近卫军的政治角色主要通过参与政治生活和国事管理、干预帝位传承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涟漪效应”,连同对驻扎外地军团的激励效应具体呈现。皇帝对近卫军的依赖、制度设计欠完善等,为近卫军横行不法、易代之际屡屡杀戮皇帝制造了空间,形成了人类历史上少见的悖论:近卫军本是皇帝的鹰犬,却时常成为皇帝的掘墓人;作为军队的近卫军理应是王室安宁的重要保障,却经常搅乱政局,成为政治动荡、内乱的始作俑者;他们非但没有保障皇室安全,反倒经常杀君弑主,让皇帝成为刀下冤魂。尽管近卫军的政治角色不可以简单归结为对帝位传承蓄意干预,对皇帝的取舍,但种种悖论揭示的是近卫军政治角色的特殊之处,反映出军队作为政治力量的本质。 

  关键词 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皇帝 元首制 近卫军 政治角色     

  赫梯宗教节日的“节中节” 

   家 瑜 

  内容提要 赫梯的安塔赫舒节日和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里存在着一种“节中节”现象,即在一个节日的举办过程中还庆祝着其它的节日。“节中节”的运行机制表现为主节日包含了副节日,但双方并行不悖、先后衔接、主次分明。“节中节”的作用在于不仅整合了赫梯宗教节日,加速了赫梯节日的一体化,还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赫梯王国的政治统治,客观上促进了各节日及其背后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节中节”现象及其运行机制的形成是赫梯王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赫梯国王进行政治统治与文化管理的产物,因此它本质上是赫梯统治者们“有心为之”的一种文化统治手段。然而,它仅仅停留在对各个节日形式上的“嫁接”,并未能形成一个起着主流作用的节日文化体系。 

  关键词 赫梯 宗教节日 安塔赫舒节日 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 节中节     

  半藤一利的昭和史叙事评析  

    

  内容提要 半藤一利是日本著名作家,擅长口述史。其作品内容以昭和史为主,主题则有两个:战争的悲惨和战争失败的原因。其作品语言生动,表述有力,大量挖掘历史事件的细节,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民众内心深处的情感诉求,因而很受欢迎。不过,其审视昭和史缺乏世界视野和理论深度,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流于肤浅和表面,并受到日本社会氛围的强大制约,无法达到进步历史学家的境界和高度。半藤一利的历史认识属于中间派,其对一些右翼史观的批判,其反对战争、反对修改和平宪法的态度,在日本社会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其避重就轻的历史反思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狭隘民族主义情绪,也对日本的舆论氛围造成了消极影响。 

  关键词 日本史 半藤一利 昭和史 战争史 民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