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世界历史》2021年第1期

2021-06-21

·亚太史·

合作与限制: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韩国导弹开发活动的反应与对策 /梁志(1)

二战后三十年间澳大利亚技术移民结构与成因探析/张瑾(19)

·欧美史·

启蒙运动时期德波对美洲全面“退化”的想象/王晓德(33)

毛皮贸易与17世纪俄国的西伯利亚拓殖运动/李巧(50)

英国信鸽在“一战”中的角色转换与形象变迁/贾珺(67)

美国与1958年法国政府危机/姚百慧(79)

·古代中世纪史·

苏美尔人驿站系统的形成及其作用/李智(93)

格里高利一世时期的政教关系/包倩怡(104)

私人法权的介入:中世纪英格兰的城镇化/谢丰斋(121)

彼特拉克“贫穷观”的发展:基于方济各思想的解读/钟碧莉(136)

英文提要(Summaries)

孙剑编译(152)

内容摘要

  合作与限制: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韩国导弹开发活动的反应与对策

梁志

  内容提要 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对美国安全承诺的疑虑日益加深,凭借着来自美国的知识、技术和人才积累,韩国朴正熙政府秘密启动了导弹开发计划。但在美国政府看来,韩国导弹研发将破坏东北亚地区稳定,因此必须加以遏制。为此,美国一边继续同朴正熙政府进行与导弹相关的军事技术合作,一边对韩国独立的导弹开发活动施加限制。然而,随着韩国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导弹技术的全球扩散、美国自身商业利益的考量及其政府内部的明显意见分歧,福特和卡特政府仅仅是延缓而未能制止韩国导弹开发的步伐。1978年9月,韩国导弹试验成功。在这一重大事态的影响下,美国决定从双边合作和多边限制这两个层面入手,将韩国导弹研制活动约束在射程180公里、载弹量300公斤的范围内。其后,里根政府构建起全球防导弹扩散机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韩国导弹开发的影响。

  关键词 美韩关系 朴正熙政府 卡特政府 导弹开发防导弹扩散

二战后三十年间澳大利亚技术移民结构与成因探析

张瑾

  内容提要 澳大利亚曾长期奉行“白澳”政策,英国一直是该国移民人口最重要的来源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澳大利亚对移民特别是技术移民的需求量空前增大,以“移民即繁荣”为战略导向选择性地大量引进移民。其移民政策仍然遵循英国优先的原则,技术移民的来源构成中英国人占比最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技术移民比重增大。技术移民来源的结构变化与英澳之间的特殊关系、以法案和协议形式确定下来的移民关系、技术移民的职业技能、澳大利亚的人才需求和移民策略的调整、来源国的人才供给以及国内外人才环境的变化等存在紧密联系。澳大利亚政府多次改革移民政策,越来越将国家发展的需要放在首位,强调以申请者职业技术能力为移民选择标准,优先接纳技术移民,进一步改变移民人口结构。英澳人才供给的特殊关系逐渐消失,种族歧视的“白澳”政策走向瓦解,族裔、文化及移民来源地日渐多元化。

  关键词 澳大利亚 白澳政策 移民政策 技术移民英国移民援助通行计划

启蒙运动时期德波对美洲全面“退化”的想象

王晓德

  内容提要 德波是欧洲启蒙时代研究美洲问题的专家之一,他撰写的多卷本《关于美洲人的哲学研究》出版后在欧洲学界引起很大反响,赞扬之声和批评之声迭起。德波接受了布丰的美洲退化论,但比布丰走得更远,成为“美洲退化论”更加完善的不可或缺环节。德波研究的重点是美洲人的退化,其中包括生活在美洲的欧洲白人移民后裔,后者的退化更能说明“恶劣”的自然环境如何使“优越种族”的生理机能或创新能力向着“低劣”方向蜕变。德波对克里奥尔人退化的阐述是他与布丰在退化观上的最大区别,给其全面否定美洲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德波对美洲的全面否定显然走到了极端,却满足了欧洲很多人的种族或文化优越心态,向欧洲人展现出一幅令人恐怖的美洲图景。德波的美洲退化观虽不是“昙花一现”,但想象毕竟代替不了事实。随着美洲之真相不断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德波的美洲退化观走到尽头乃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 德波 美洲人 欧洲中心主义 美洲退化论启蒙运动

毛皮贸易与17世纪俄国的西伯利亚拓殖运动

李巧

  内容提要 毛皮贸易是17世纪俄国整个拓殖运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依托西伯利亚丰厚的毛皮资源与西欧庞大的毛皮消费市场,毛皮贸易成为俄国拓殖西伯利亚的重要形式。自1581年越过乌拉尔山至17世纪中叶,俄国人将西伯利亚大部分土地收入囊中,并在该地区大力开展毛皮贸易。俄国政府通过征收毛皮税、实行贵重毛皮专卖制度等渠道获得大量毛皮,毛皮收益遂成为西伯利亚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毛皮贸易的开展促进了西伯利亚社会经济发展。随着紫貂皮资源的萎缩,俄国对西欧毛皮出口陷入了困境。17世纪末,俄国人加速进军中国毛皮市场,并继续向东寻找新的毛皮产地。毛皮贸易是俄国人持续向东方拓殖的重要推动力。

  关键词 俄国 西伯利亚 毛皮贸易 拓殖运动

英国信鸽在“一战”中的角色转换与形象变迁

贾珺

  内容提要 “一战”爆发前,规模庞大的鸽子种群在英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同角色。“一战”爆发后,英国迅速进入战时体制。在不断修订和细化的《国土保卫法》中,保障通信安全始终是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战事进行,信鸽从最初被严格管控、动辄射杀,逐渐拥有了被管控与受保护的双重待遇。这一变化,受到战时状态下信鸽角色转换与形象变迁的共同推动——信鸽的军事价值使保护信鸽成为人们保护情报,进而保障通信安全的必然选择,而人们在战争期间对信鸽形象的人性化塑造,有助于公众理解信鸽保护条例和动物福利理念。

  关键词 英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 信鸽 国土保卫法情报

美国与1958年法国政府危机

姚百慧

  内容提要 从1958年4月开始,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政府陷入持续的危机之中。对于这次危机,美国始终保持密切关注。美国在北非问题上的斡旋和干涉,造成加亚尔政府的倒台和危机的开始。在弗林姆兰政府、阿尔及利亚殖民军、戴高乐三方政治势力纠葛中,美国采取了冷眼旁观但逐渐偏向戴高乐的政策。美国对戴高乐掌权态度的变化,受法国政治局势演化、美国外交政策、美国和戴高乐及戴派人士接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综观美国对1958年法国政府危机的应对,可以看到其政策选择是在矛盾且极为有限的范围中进行的,从保持冷战优势、顺应非殖民化浪潮、法国自身政治变动等角度,美国最终认定戴高乐执政是对其最有利的结果。

  关键词 美法关系 法国政府 冷战 戴高乐阿尔及利亚

苏美尔人驿站系统的形成及其作用

李智

  内容提要 驿站是苏美尔人建立的一种为官员在旅途中提供食宿补给的场所。它提高了国家行政效率,便利了人员及物资流动,促进了人类历史上早期交通网络的诞生与发展。苏美尔人的驿站系统发端于早王朝时期,并在乌尔第三王朝进一步得到完善。其内部详尽而明确的分工方式,以及完善的运营流程,均为后来闻名于世的亚述帝国与波斯帝国交通体系树立了典范。苏美尔人的驿站只服务于因公出行人员,具有明显的官办性质,对巩固政权起到了重要作用,其自身的演变也反映了整个王朝的兴衰。

  关键词 苏美尔人 驿站系统 交通网 乌尔第三王朝两河流域

格里高利一世时期的政教关系

包倩怡

  内容提要 教宗格里高利一世在任职末年遭遇福卡斯篡位事件。这是自基督教合法化之后,教宗第一次面临皇位合法化问题。格里高利选择高调地称颂帝位易主。教宗的立场反映出他的君主观,以及这种观念主导下他对先帝莫里斯的评价和对新帝福卡斯的期许。这种君主观脱胎于6世纪意大利半岛连年战乱造成的苦难,成形于查士丁尼政教模式下帝国对教会的政治干预。其不关注皇位合法性,也不甚关心帝王政绩。福卡斯篡位为改善教会的生存状况提供可能,符合格里高利所理解的以罗马教会为中心的教会利益,福卡斯因而符合教宗的君主定位。格里高利在这个事件中所做的选择,为中世纪早期教宗结盟加洛林王朝埋下伏笔。他的相关观念成为中世纪西欧教会打造基督教世界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格里高利一世 福卡斯篡位事件 君主观政教关系 基督教

私人法权的介入:中世纪英格兰的城镇化

谢丰斋

  内容提要 欧洲中世纪社会的最大特点是王国的土地被贵族分封,由此带来国王的统一权力被分割,造成国家法权的零碎化和私人化。中世纪的城镇化实际上是与法权的私人化联系在一起的。以英格兰为例,其中世纪的城镇化主要是小微城镇化,小微城镇的数量特别多,以至于出现了一种“过热”或“超常”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原来在城镇化过程中,地方领主动用私人法权去建造私人小城镇的数量是不受限制的。所以,中世纪的城镇化不单是由经济发展即商业化带来的,也是由领主的私人法权造就的。

  关键词 欧洲中世纪 英格兰 城镇化 领主法权

彼特拉克“贫穷观”的发展:基于方济各思想的解读

钟碧莉

  内容提要 “文艺复兴之父”彼特拉克的案例反映了“贫穷观”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发展与影响。作为最早的人文主义者之一,彼特拉克的思想层次非常复杂。一般学者认为,他的思想糅合了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和古典主义,其中,西塞罗、维吉尔、塞内卡和奥古斯丁等人对他的影响已经毋庸置疑,学界也多有论著。除此之外,圣方济各的神学思想对彼特拉克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方济各修会“贫穷至上”的准则在彼特拉克“贫穷观”的形成过程中更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目前学界对此仍探讨较少。分析彼特拉克的“贫穷观”有助于厘清12—15世纪间“贫穷”定义的演变、“贫穷运动”的发展和托钵僧团体的影响,并呈现方济各的“贫穷观”在文艺复兴初期给人文主义者们所带来的启发和一系列挑战。

  关键词 文艺复兴 彼特拉克 托钵僧团体 贫穷观方济各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