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2021年第6期
2022-01-10
·笔谈·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经验教训·
南非现代化之路及其特征/沐涛 (华东师范大学)
墨西哥现代化模式的转换及其经验教训/董经胜 (北京大学)
印度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央—地方关系/宋丽萍 (世界历史研究所)
·英帝国史·
英属非洲殖民地的棉花种植推广活动及其影响/李鹏涛 (浙江师范大学)
英帝国与殖民地自由贸易权问题——以初创期新南威尔士为中心的考察/徐桑奕 (南京大学)
·亚洲史·
战时日本开发原子弹的底层逻辑、推进体制与路径方法/尹晓亮 (南开大学)
中国对老挝援助政策的演变及其动因(1956—1965)/时伟通 (世界历史研究所)
·欧洲史·
12世纪的地中海世界与巴勒莫的兴起/朱明 (华东师范大学)
中世纪行会视域下的英格兰法律会馆/康宁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法国启蒙与革命时代的“自然理性”及其效应——以公制单位“米”的诞生为中心的考察/黄艳红 (上海师范大学)
·美洲史·
“蚊子说”与1905年美国黄热病疫情的防治/王光伟 (南开大学)
英文提要(Summaries)
孙剑编译 (中国社会科学院)
内容摘要
英属非洲殖民地的棉花种植推广活动及其影响
李 鹏 涛
内容提要 20世纪上半叶,英国意图在新获得的非洲殖民地推广棉花种植,从而满足英国国内棉纺织业的原棉需求,减轻对于美国原棉供应的严重依赖。在英国棉花种植协会推动下,英属非洲殖民地纷纷采取棉花种植推广措施,主要包括劳动力控制、提高原棉质量以及市场销售控制等。英属非洲殖民地的棉花种植推广取得一定成效,尤其是在乌干达、苏丹和尼亚萨兰等地,但未能达到殖民者的预期,一些殖民地的原棉产出也被当地棉纺织业吸收。棉花种植推广活动导致非洲很多地区陷入依附性发展之中,加剧了非洲社会的分化,并引发非洲农民的反抗与抵制。20世纪上半叶英属非洲殖民地棉花种植推广的历史,折射出非洲被纳入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复杂进程及其深远影响。
关键词 英属非洲殖民地 殖民主义 棉花 英国棉花种植协会 原棉供应
英帝国与殖民地自由贸易权问题
——以初创期新南威尔士为中心的考察
徐 桑 奕
内容提要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正处在第一帝国失败后的反思与转型时期,日渐式微的重商主义与不断成长的贸易自由主义形成博弈。1788年,英国新南威尔士殖民地宣告成立。殖民地人民因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初创期便开始对自由贸易权利进行声索。随着捕鲸业以及其他产业的发展,新南威尔士殖民地的经贸潜力被英国国内利益集团所重视。为了减轻财政负担,英国政府对殖民地的贸易政策开始转变,通过了一系列有利于新南威尔士开展贸易的律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权。19世纪初,新南威尔士获得进行有限贸易的许可,而东印度公司的特权逐渐被撤销,这反映出转型时期英帝国内部利益的重新分配。新南威尔士也凭借其资源禀赋,在日后的英帝国体系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英帝国 新南威尔士 东印度公司 贸易垄断 贸易自由 捕鲸业
战时日本开发原子弹的底层逻辑、推进体制与路径方法
尹 晓 亮
内容提要 日本惯有将自己扮演为“原子弹被害者”的政治偏好,却鲜有检省自己亦是“原子弹加害未遂者”的历史担当。作为前提条件的“拥有核物理基础”、作为目标锁定的“执念帝国主义”、作为内生驱动力的“强权政治意志”、作为组织保障的“高效动员能力”四个要素之间叠加共振与互动耦合,构成了二战期间日本开发原子弹的底层逻辑。在该逻辑运行下,日本构建了以陆军与海军为主导,并各自委托理化学研究所与京都帝国大学具体负责研究的“二元化”推进体制。“仁计划”与“F计划”平行推进,并非隶属关系,在本质上是日本陆海军关系结构的逻辑表达,即“日本的政治军事结构决定其研发结构”。在路径方法方面,“仁计划”与“F计划”的不同在于:在铀浓缩提纯方面分别采取了“热扩散法”和“离心分离法”,在催化反应方面分别研究了“慢中子反应”和“快中子反应”。尽管日本核开发计划最终以失败告终,但通过仔细分析战时日本核武器开发史,可揭示其“在战争中只重精神而忘掉了科学”的“科学忽视论”与试图淡化科学家参与核武器开发的“责任切割论”的欺骗性,实际上,科学家与政府间存在着“共同体关系”与“共犯关系”。
关键词 日本 原子弹开发 推进体制 仁计划 F计划
中国对老挝援助政策的演变及其动因(1956—1965)
时 伟 通
内容提要 1956年8月,中国提议向老挝提供经济援助,但直到1960年底这一构想并未实施。从1960年底老挝危机爆发到1962年7月日内瓦会议闭幕,中国积极援助包括老挝左派和中立派在内的老挝爱国力量。从日内瓦会议结束到1965年底,对老援助再次成为对越援助的一部分,这一时期中国全面援助老挝左派巴特寮。从“构想未实施”到“积极援助老挝爱国力量”再到全面“援助巴特寮”的过程中贯穿了一条清晰的线索,即是对老援助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工具,中国援助老挝旨在与美国和苏联争夺影响力,以证明中国反帝反修主张的正确性,宣示中国在亚非拉世界的领导地位。但实际上中国对老援助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原因在于中国并不具备与美苏相抗衡的物质实力,中国经验也不适用于老挝,中国未能处理好对外援助中的义利关系。
关键词 老挝 中国援助 民族解放运动 第三世界
12世纪的地中海世界与巴勒莫的兴起
朱明
内容提要 巴勒莫的兴起受到地中海区域文明的普遍复兴、地中海世界密切的商贸关系、相互依赖的多元族群等因素推动。巴勒莫的诺曼政权与周边其他国家竞争不断,本土不同族群间亦有矛盾,但其君主积极推动文明多元性,使城市结构和空间布局刻意与地中海沿岸的城市保持一致,加强与周边政权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增进自身统治能力和政权合法性。作为欧洲中世纪的非典型城市,巴勒莫的兴起是区域经济发展、跨区域文化交流和政治权力增强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为中世纪地中海地区的城市发展提供了一种范式,通过全球史视角对巴勒莫兴起原因及其文明多元性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突破文明冲突论,深化对欧洲中世纪城市的认知,增进对地中海世界文明交流模式的理解。
关键词 中世纪城市史 地中海世界 诺曼政权 多元文明 巴勒莫
中世纪行会视域下的英格兰法律会馆
康宁
内容提要 13世纪以后,作为欧洲城市重要社会经济生活方式的行会进入鼎盛时期。此时,刚刚诞生的英格兰法律职业者为了促进自身发展、维护本行业利益,自发地效仿行会的组织形式,建立起法律会馆。可以说,英格兰法律会馆就是工商业行会在法律界的变体,它们的基本特征、结构与功能都极为相似,皆是职业自治共同体。不过,法律会馆也不是对工商业行会的全盘复制,因为法律会馆首先是一个法律教育机构,而法律又与国家的政治稳定乃至核心价值观紧密相关,由此决定了它与生产经营型的工商业行会之间存在明显差别。是故,从行会的视角出发,对二者进行比照性考察与结构性剖析,可望为这一独具英国特色的法律机制做出准确的历史定位。
关键词 中世纪 行会 英格兰 法律会馆 学徒制 辩护人
法国启蒙与革命时代的“自然理性”及其效应
——以公制单位“米”的诞生为中心的考察
黄 艳 红
内容提要 旧制度时代,法国的度量衡纷繁复杂。启蒙时代的科学家和改革派官员尝试从自然中寻找一种理性的、适用于所有人的标准。这个设想在法国革命期间得以落实。作为新体系的核心,公制单位“米”的酝酿和制定展现了启蒙与革命时代在思想观念上的连续性:新长度单位的倡导者们都坚信,源自自然的理性标准可以改良社会和政治生活。法国大革命以其巨大的政治能量推动了这一观念的实现。虽然新体系的人为命名和十进制原则在普及过程中遇到传统习俗的抵制,但经过近两代人的学校教育,法国最终确立了公制度量衡,新体系也因其科学性、普遍性而走向世界。公制单位“米”的产生历程表明,理性主义的努力可以有效克服旧传统的弊端。
关键词 法国大革命 启蒙时代 自然理性 度量衡 史米
“蚊子说”与1905年美国黄热病疫情的防治
王 光 伟
内容提要 “蚊子说”主张埃及伊蚊是黄热病的传播媒介,由古巴医生卡洛斯·芬利在1881年提出。这一医学理论后经美国军医沃尔特·里德等人确认和完善,逐渐成为美国医学界的共识,开始被运用于黄热病预防和治理。1905年美国爆发黄热病疫情后,作为疫情“震中”的新奥尔良通过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等方式,利用多种媒介向普通民众宣传“蚊子说”,争取后者配合和参与抗疫。同时,美国政府的疫情防治政策也不再只依赖于改善城市卫生,而是采取防蚊灭蚊的措施阻断传播途径。疫情期间,美国的检疫措施同样是以“蚊子说”为指导,重点检疫对象也不再是“污染物”,而是特别关注埃及伊蚊与黄热病感染者。正是基于新的医学知识,新奥尔良的抗疫举措颇具成效。此外,“蚊子说”的致病理论还在更大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美国医疗卫生史 新奥尔良 黄热病 蚊子说 疫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