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首都师范大学徐蓝教授在武大举办讲座

2015-05-21

 

来源: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http://www.history.whu.edu.cn/newsopen.asp?id=756 

   2014年12月12日,首都师范大学徐蓝教授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做学术讲座,主题为“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研究与思考”。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影响深远的世界性战争,用徐蓝教授的话说,“不仅改变了欧洲,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中国”。今年适逢一战爆发一百周年,欧洲举办了大规模纪念活动,欧美学术界也从去年起连续五年纪念一战,即将在我国济南举办的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也有反思一战为主题的小组讨论。徐蓝教授一直倡导国内学术界重视研究和反思一战,本次讲座的主旨正是这一指导思想的体现。

  徐蓝教授的讲座主要围绕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知、起因、影响,以及与中国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展开。

  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知问题,徐蓝教授在简要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她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是一场欧洲的内战,是否只是一系列偶然事件的结果等争议性问题的看法。徐蓝教授认为,欧美学术界历来重视研究一战。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学者开始从国际史的视角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研究总体战的运转模式,一战中的中立国等。她不同意传统欧洲史学家将一战视为一场欧洲内战的观点,认为虽然一战源于欧洲两大集团的对抗,但其对抗的主要目的是争夺全球范围内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扩大各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帝国,因此不应把观察一战的视野局限在欧洲。至于两大集团冲突的原因,她认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需要尽可能大的经济共同体——殖民帝国,欧洲后起国家与老牌强国就殖民地问题的矛盾最终引发了冲突,但将视角转到一战爆发的近因上,其产生和发展又具有较大的偶然性。例如萨拉热窝事件是被各国故意利用才最终导致战争。从错误处理外交事件引发战争的角度出发,斐迪南大公遇刺直接导致一战爆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关于一战的影响,徐蓝教授认为,在萨拉热窝事件到一战爆发的近40天中,交战双方的政治家和军事领导大都希望用一场拿破仑式的战争速战速决。然而战争的长久和激烈程度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料,影响也是深远的。首先,一战使欧洲接连爆发革命,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四大帝国相继崩溃,欧洲国家在全球建立的殖民帝国也展现出瓦解的征兆,起源于欧洲的“民族自决”思想由殖民地士兵从宗主国带回殖民地。其次,一战也使交战国的国家管理模式发生了变化。以英国为例,战前,英国一贯奉行自由竞争政策,政府不干预经济活动,但一战的紧张局面使英国政府成立了若干经济管理机构,开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先河。政府还着手控制舆论。再次,战争使妇女的社会地位发生改变,战时劳动力的缺乏使得大量妇女走出家门,做起原来只有男性从事的工作,女性的视野、需求和世界观发生变化。战后,女权运动发展,妇女地位显著提高。此外,一战战场上的大量伤亡使得战后欧美国家和平运动高涨。以维护和平为目的的第一个世界范围的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在这种国际环境下诞生。20世纪20到30年代,和平运动代表着欧美国家的民意和国家情绪。但30年代,这种和平运动开始绥靖化,成为当时的英法政治家们制定绥靖政策的民意基础,而绥靖政策则助长了纳粹德国的侵略气焰。

  徐蓝教授还指出,一战与中国的关系也十分重要。中国的参战让中国作为战胜国出席了巴黎和会,中国第一代新外交家走上国际舞台。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家据理力争,迫使日本向英美做出了日后向中国交还山东的口头保证,也为华盛顿会议上解决山东主权归属问题做下铺垫,成为中国迈出修改不平等条约的重要一步。

(中国世界史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