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2021年9月8日
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2021年度白寿彝论文竞赛·本科生奖获奖名单

2021-09-18

此次论文竞赛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过外审专家双匿名评审,获奖情况如下:

 

序号

题目

姓名

获奖级别

1

耶稣圣心与近代法国的文化认同

许宸睿

一等奖

 

2

晚清民国时期国人海滨休闲活动探析——以北戴河的旅游指南为中心

 

刘铖

 

一等奖

 

3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出现的“Chinese leprosy”等词汇的分析

——以美国报刊为中心

 

曹安琪

 

一等奖

4

全面抗战时期国民党对日俘的改造述论

雷佳琪

一等奖

 

5

清季领海观念中的“接纳”与“守”——以中日渤海湾渔业纠纷为中心的考察

 

潘新宇

 

一等奖

6

清华简《四告二》疑难字句考释

陈俊升

一等奖

7

秦及西汉基层社会控制探研——以吏民的自主移徙为中心

高殷凯馨

一等奖

8

论 1962 年底英美两国对印度军事援助的态度

刘喆

一等奖

 

9

近代国人对印度巡捕的形象认知研究——以 1885 至 1945 年的上海为中心

 

陈潇然

 

一等奖

10

金陵梵华:城市史视角下的明清南京承恩寺沿革考论

闫瑾

一等奖

11

查理曼时代的再考察:欧洲视野与皮朗学说

汤楚凝

一等奖

12

北洋海军医疗体系探析(1880—1895)

李雨铎

一等奖

 

13

北宋前期开封府判官职任变迁——兼论北宋立国的藩镇基础及其转型

 

江菁

 

一等奖

14

议潮、义潮与义朝——名字嬗变的原因探究

陈楠峰

一等奖

 

15

中英“紫石英”号事件的多重相——以中英双方报刊为中心的考察

 

徐佳炘

 

二等奖

 

16

制造闪电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前后英国媒体对德国闪电战形象的构建

 

田思勉

 

二等奖

17

欲以王法入佛法——八思巴书信中的政教蓝图

王宇喆

二等奖

18

由新出金文资料看春秋早期的曾楚关系

秦志桐

二等奖

19

异化的“繁荣”——沦陷时期平的电影审查制度与民众电影生活研究

肖静萱

二等奖

20

以史证道:马克思主义史家乔治·鲁德的法国革命史研究

陈镕

二等奖

21

以路德维希·富尔达为个案的德意志犹太人同化问题研究

吴悠

二等奖

22

欣喜、矜持与忍让——英美苏三国对 1927 年张作霖搜查苏联使馆事件态度之探析

陈云飞

二等奖

23

现实政治与神圣仪式:汉晋道教起义“将军情结”发覆

姜山

二等奖

24

西周晋国女性称谓类型整理与研究

刘泗好

二等奖

25

晚清民初国人对“黄种”概念的容受与使用

吴赵宜

二等奖

26

论左右神策军纷争中的甘露之变

卜之凡

二等奖

27

金朝统治下山东区际联系格局变化及影响探析

陈融枢

二等奖

28

汉代河西兵器管理研究——以居延地区为例

齐怀兵

二等奖

29

顾颉刚对“历史地理”概念的受与改造——从《禹贡》半月刊英文译名更改谈起

杨晓锐

二等奖

30

古罗马面包师的发展与社会变迁

鲍雅雅

二等奖

31

古今圣俗之间的历史书写——十九世纪前期新教传教士笔下的世界历史

幸俣池

二等奖

32

东亚经济圈中日本自我认识的转变——以中日“勘合贸易”为中心

童嘉欣

二等奖

33

第二条战线:苏联对阿富汗的文化输出(1979-1989 年)

吴秀海

二等奖

34

從“父子相隱”到“修齊治平”——兼談孔子思想中的家國觀念

熊太波

二等奖

35

从海防到海权:清末海权观的发展(1895-1914)

武文韬

二等奖

36

从“物故”到“殁故”——战国秦汉“物故”概念发展史初探

郭鹏宇

二等奖

37

1914 年至 1916 年中国社会各界对袁记约法起草及实施的关注

蒙玮迪

二等奖

38

女用“生殖素”与“天乳运动”后的女性身体观

郝李惠哲

二等奖

39

腐朽抑或进步?——1927-1937 年上海女招待的职业困局

田悦辰

二等奖

40

从戈洛文使团到伊兹勃兰特使团——中俄早期交涉语言的确定及其影响

梁炜晗

二等奖

41

中晚唐茶政之嬗变

马轩

三等奖


42

中国历史学话语权现象研究——基于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探讨

王启轩

三等奖

43

学制变革视角下的孔子形象认识——以 20 世纪初期中小学历史教材为例

王耀璞

三等奖

44

新旧《五代史》关于后晋高祖皇后李氏记载的异同

郭静怡

三等奖

45

歇斯底里:疫情之下人类社会错乱之变——以英国黑死病和伦敦大瘟疫为中心

蒲璇妃

三等奖

46

文化交融与社会映射:以麦积山石窟中的北魏造像与壁画为中心

张燕盈

三等奖

47

晚清以来天津妈祖信仰的衰变及原因浅析

郭妍

三等奖

 

48

晚清上海地区弃夫现象探究——角色扮演中角色期望、自我角色领悟与角色实践外显行为的联系

 

潘景怡

 

三等奖

49

唐代蜂蜜产地地理分布探析

陈新静

三等奖

50

唐初地方监察制度研究

黄普凡

三等奖

51

探究中国古代都城选址之要素

李唐自强

三等奖

52

试比较古代罗马人与中国人对彼此的形象认知

王一玮

三等奖

53

浅析民国时期南海《更路簿》及海南民间对外贸易

李暄

三等奖

54

明代中朝贸易“港”、“关”及其线路考论

李远哲

三等奖

55

民国时期教科书中的南海海权意识探究

马小涵

三等奖

56

罗马共和晚期人身依附的变形—以城市被释奴服务的影响为中心

曹璐瑶

三等奖

57

论东亚传统的近代特性与国家发展——以近代日本与朝鲜半岛为例

水添辰

三等奖

58

论《新青年》中的妇女解放思想

张雨婷

三等奖

59

跨越时空的民族情怀——浅谈《伊戈尔远征记》

李轩宇

三等奖

60

抗战胜利前后中国社会的海权意识与宗藩迷思——以围绕琉球归属问题的民间舆论为中心

李才林

三等奖

61

近代上海国货市场:民族主义宣传与日常消费的结合——以 20

世纪 30 年代蓬莱国货市场为例

邢梦姗

三等奖

62

极端泄忿的土棍还是为民请命的领袖——从莱阳抗捐抗税运动领导者的不同叙事看时人观念

赵一帆

三等奖

63

基于战地报道研究视角对《高卢战记》的历史解读

何丹

三等奖

64

汉语史学界关于爱德华·吉本的研究与思考

郝朵多

三等奖


65

宫朝之间:制度运行的常与变——以北宋阎氏内臣世家第三代阎士良为中心

宋紫怡

三等奖

66

二十世纪前期的上海工人集会:工人队伍的情感动员与认同构建

陈子昊

三等奖

67

崔湜生平考述——兼析中宗至玄宗朝政局

温铭瑜

三等奖

68

从《边事研究》看民国学人对海南岛的认识

芦元齐

三等奖

69

春秋晋国君臣眼中的楚国形象

张芷源

三等奖

70

崇高牺牲的重塑——日本战后“靖国问题”的形成与争议

邢晓坤

三等奖

71

比较两唐书对契丹民族的书写

杨憬添

三等奖

72

1923 年-1924 年海军“沪队”独立事件始末

李丽琦

三等奖

73

《左传》与《史记》历史叙事的差异与传承——以“吴越争霸”为例

关长旭

三等奖

74

《字学三正》版本系统与藏书流传情况探究

张雅莉

三等奖

75

《俞少卿集四卷》版本源流辨析

鲜欣仪

三等奖

76

《过宜言》版本流变考

耿玮浩

三等奖

77

“我严峻岁月中的女友”——九世纪上半叶俄国贵族家庭保姆的文化史探寻

徐雅祺

三等奖

78

“上下帝”考

朱玉寒

三等奖

79

“共和卫士”?还是“政治赌徒”?——布鲁图斯与恺撒之死探析

刘滢

三等奖

80

南朝史书的中南半岛国家书写

林新曙

三等奖

 

81

宗教物件在博物馆语境下的意义变形——以“我和新疆跳舞展石窟壁画为例

 

陈美慈

 

鼓励奖

82

重压之下的清廷外交——谈日俄战争中国“中立”政策

葛晓宇

鼓励奖

83

中原与中华:清朝的天下观与民族观

邓文捷

鼓励奖

84

鸦片战争前后定海海防研究——以民国《定海县志》为中心

张诗阳

鼓励奖

85

香港殖民地早期社会生活变迁—— 人口、刑罚与公共卫生

闫芳铭

鼓励奖

86

天人关系与君臣关系——评《儒学、数术与政治:灾异的政治文化史》

杨元雅

鼓励奖

87

唐越窑青瓷堆贴蟠龙纹罂考

刘翔宇

鼓励奖


88

探析答己力推“武仁授受”之因

李帅龙

鼓励奖

89

宋代都城市制小考

沈宜初

鼓励奖

90

神学语言与唯物史观——浅谈本雅明的语言观及在其历史哲学思想中的实践

杨典

鼓励奖

91

神圣到世俗: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王权性质的变迁——以 1601 年

2 月 7 日《理查二世》演出为切入点

李思楚

鼓励奖

92

社祭在民间——以唐代民间社日活动为中心

王馨悦

鼓励奖

93

区域社会与文化生活:明代北京城市史研究综述

马楚雨

鼓励奖

94

浅析邹衍五德终始说对政权统治的影响

蓝钟凯

鼓励奖

95

浅析唐前期的土地兼并——基于均田制的崩溃

侯佳莹

鼓励奖

96

浅谈《北行日录》中楼钥的汉族中心思想

张雨萱

鼓励奖

97

明清徽商群体中“两头大”家庭研究

谭睿梓

鼓励奖

98

明代崇祯朝罪己诏考论

张择存

鼓励奖

99

闽南“关帝信仰”的发展历程社会影响——以泉州通淮关岳庙为例

严珮瑄

鼓励奖

100

民国时期妈祖信仰传承情况探析

黄琳

鼓励奖

101

蒙古对俄罗斯的统治及对其政治制度的影响

呼尔沁

鼓励奖

102

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与核威慑——浅析 1954—1955 年台海危机

李宇

鼓励奖

103

妈祖信仰与闽台寻根——基于乌石天后宫的空间营造及其社会效用

刘玉萍

鼓励奖

 

104

论晚清中国人对普法战争的认识——以《中国教会新报》所载普法战事为例

 

成羲

 

鼓励奖

105

论海洋环境对沿海地区社会结构的构建作用——以二十世纪二十至九十年代惠东地区为例

余可绎

鼓励奖

106

论菲利普·斯塔布斯对大众文的批判——兼论韦伯-默顿命题中清教主义功用之延伸

李康敏

鼓励奖

107

抗战时期国民海权意识变化初探——基于对《海军建设》的文本分析

赵婧婷

鼓励奖

108

近代中外贸易中的利益纠葛——以福建官脑局成立为例

任镜丹

鼓励奖

109

近代中国的“国货”思潮

张净

鼓励奖

110

金字塔阴影中的游牧民——金字塔时代边境贝都因部族之研究

赵剑浩

鼓励奖


111

激进与保守——评洛克有限政府理论

李中基

鼓励奖

112

婚姻中的失语者——从《骑士、妇女和教士》看中世纪女性地位

方程

鼓励奖

113

后来居上:1922-1928 年的东北海军建设

丰丹妮

鼓励奖

114

好谋无决:“成王败寇”的刻印象——以袁绍之于强汉瓦解为例试论历史中的归因谬误

桑异凡

鼓励奖

115

古埃及婚姻制度学术史梳理与研究动态评述

刘春佳

鼓励奖

116

工人阶级·文化·历史——读爱·帕尔默·汤普森《英国工人级的形成》

彭晓钰

鼓励奖

117

范文澜《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探源

张伯凯

鼓励奖

118

对汤因比《历史研究》开创性与局限性的质化研究

帅霁轩

鼓励奖

119

从“西岭千秋雪“到“东吴万里船“ ——论蜀吴之间的丝织品贸易

杨静

鼓励奖

120

白居易讽谕诗的影响力探析——以两唐书中的矛盾为中心

陈若琳

鼓励奖

121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 30 年代的中国佛教海外交流与佛教复兴运动

向羽白

鼓励奖

122

19 世纪末期复古思潮探究——以“泰西近古说”为例

马舒月

鼓励奖

123

19 世纪美国排华事件与海外华人的斗争

向薇颐

鼓励奖

124

13 到 14 世纪蒙古与俄罗斯的政治关系概述

姚青芸

鼓励奖

125

《熊氏后汉书年表校补五卷附补遗一卷》历代情况整理

王倩

鼓励奖

126

《龙井见闻录》版本及藏书概况研究

李宛婷

鼓励奖

 

127

“皇国”的“南方”——对日据时台湾中文报刊《南方》“皇国宣传的考察

 

周逸峰

 

鼓励奖

128

“俄国新女性”?二战期间美国宣传中的苏联妇女及形象塑造

孙祎阳

鼓励奖

129

唐宋之际经济重心南移的断续

吴晗

鼓励奖

130

试探“(川)九七平足色纹银”

袁玥

鼓励奖

131

南汉媚川都考

容纳衍

鼓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