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孟庆龙:观中外关系变迁之路 究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之道

2021-04-29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1年4月23日总第555期

 

  70多年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经历了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其中,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等在对外交往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共同谱写了中国外交史。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王巧荣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2019)》(第二版),依据丰富档案文献资料,借鉴已有研究成果,以新中国对外交往历史为脉络、重大历史事件为主导、中外关系互动作映照,梳理和研究中国与世界关系中主动性日益增强的历程,展示了新中国从初登世界舞台到进入世界的中心地带,进而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之伟大、壮阔的史诗乐章。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对于中国的和平崛起,国内外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出发,评说不一而足。这本篇幅达50万字的外交史学术著作的出版恰逢其时,不仅可导引读者领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感受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的世界历史意义,而且为人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全面解读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思路和启示,是一部特点鲜明、不可多得、可满足社会各阶层读者需求的国史读本。

  该书特色鲜明。一是时间跨度大、内容新。此前的同类著作,下限多为20世纪80年代中末期、90年代中期,最近的也只到2009年。该书的历史时期为1949年至2019年,涵盖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史的最新发展,系统总结了新中国70年外交的突出成就和历史经验,是迄今为止研究跨度最大的现当代中国外交史著作。二是使用的档案、文献资料十分丰富。此书使用了国内外最新解密、披露的档案文献资料,重要历史人物的年谱、传记、回忆录等,积极消化吸收已有重要研究成果,以丰富史料再现新中国对外交往的历史进程,以期加强和深化研究,弄清来龙去脉,以事实说话,增强说服力。三是研究视角独特。作为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关系学科中的重要领域,外交史是一门新兴学科,此前的研究成果多从国际体系的互动(主要是由外而内)来审视中国外交发展历程,内部因素对中国外交的影响则关注不够。该书从全球视野、世界历史的视域探寻中国与世界关系互动的同时,加强了对中国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历史等诸因素及其互动对中国外交决策和实践的影响的阐述,在党史和国史研究领域某些方面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此外,在主题、主线、分期、结构框架等方面也特色鲜明,新意尽显。

  对于“中国与世界关系互动变化”这条主线,该书从外交史的角度梳理得极为清晰。全书共分七章,编年与专题相结合,诠释了新中国作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如何同世界打交道,从封闭走向开放,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并在世界上发挥应有作用,一步步走向大国并向强国迈进的不平凡历程。“新中国和平外交的确立与展开(1949—1959)”“在困境中前行的中国外交(1959—1969)”“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1969—1978)”三章,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读懂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并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给世界历史注入新的元素,由弱到强的演变及其动因,更能凸显实行改革开放、结束被孤立于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体系之外对中国具有的划时代意义。“中国外交的转型与发展(1979—1989)”“积极构建外交新格局(1989—2002)”和“21世纪以来中国外交的创新性发展(2002—2012)”三章,生动展示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对外关系进入全面发展时期,与世界的互动关系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主动性显著增强的重大转变。最后一章“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新进展(2012—2019)”。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更加主动,重要性继续凸显,许多重大国际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中国的参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再不能理解为主要是对外政策和外交行动,而是成为一种囊括多种因素的名副其实的综合关系。中国逐渐从“参与者”向“建设者”“倡议者”“带动者”“引领者”转变,成为世界体系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使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我从该书对70年间中国对外关系重大历史事件的论述中感受到一个重要启示:随着中国同外部世界的相互影响更直接、更有力,摩擦、碰撞、矛盾和冲突在所难免,甚至会成为一种常态。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中国,将会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孟庆龙,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