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潜心研究疑无路,纵横中外又一村

——读《中国现代历史教育学构建研究(1910—1937)——以留美归国学人为考察重心》有感

2023-06-16

 

 (人民教育出版社 芮信)

  从事学术研究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经历和科研积累,正如陆懋德所说:“需要有特别的技术及特别的训练”。张洁先生本科毕业于原杭州大学历史系,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1987毕业后分配到原温州师范学院政教系任教(现为温州大学人文学院世界历史专任教师)。在进入复旦大学历史系攻读博士学位之前,又曾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读过助教进修班、在复旦大学历史系当过访问学者,拥有一定的专业经历,又有较为丰富的科研和教学经验。

  我有幸获得了他赠送的著作《中国现代历史学教育构建研究(1910—1937)——以留美归国学人为考察重心》(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该书在他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和扩充而成(2021年列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课题,立项号:22HQZZ35YB)。我仔细通读全书,认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史料的搜索较为全面。齐思和曾经说过,“无史料则无历史”。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没有史料历史研究就无从谈起。那么,怎样搜索史料,能搜索到多少史料,直接关系到研究成果的质量。作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用于史料的搜寻与筛选。以第一章“近代留美热潮历程考察”为例,他通过阅读大量的原始文献、大学校史、个人传记、回忆录以及相关专著,梳理了留美生出国前的教育情况、出国路径、留美学校、学习成效及所获学位等。在此基础上,列出了“出国信息表”和“学位信息表”,使人明了留美生群体的阵容和规模。这份名单较为全面和准确,且出现了一些不太为人所知的名字,为全书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脉络梳理较为清晰。撰写著作,特别是一本30多万字的著作,其逻辑思维、总体构思、谋篇布局、提升总结等,既十分关键也体现出格局。作者在第一章交待了留美生的产生情况后,继而第二章分析了现代历史学教育兴起的背景,告诉人们哪些因素导致了现代历史学教育的产生。第三章叙述了现代历史学教育的兴起,让人明白史学如何从“专门讲堂”到“史学系”,再从“一校史学系”发展到“多校史学系”。进而,作者用第四章现代历史学教育的推进,第五、六章现代历史学教育的提升,第七章现代历史学教育的拓展,第八章现代历史学教育的成熟迭次递进论述。这样的写作令人感觉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步步深入,逻辑严密。

  第三,史事的挖掘较为独特。一本专业的著作,其研究的深度如何,学术的价值怎样,往往取决于对史事的挖掘程度。由于作者已在史料方面下了功夫,体现在史事掌握方面,有些独到之处:

  1.让鲜为人知者或被人遗忘者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如北京大学史学系主任陈受颐、复旦大学史学系主任余楠秋、清华大学代理系主任刘崇鋐,以及一直从事西洋史(外国历史)教学且颇有名气的史家,如王国秀、孔繁霱、郭斌佳等,这些人对当时的现代历史学教育都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由于各种原因,鲜为人知或被人遗忘,本书让他们重现在人们的眼前,回到了学术的视野。

  2.展示了课外教学景象。作者在重视介绍课内教学的同时,专门关注了课外教学。如书中提到:“创造条件提供学生实践机会”(建立陈列室供学生参观、走出课堂奔向课外实践),“倡导在实践中准确运用史料”(以“真实史料”为治学依据、以“新见史实”为史事验证、以“充足史料”为民族争光)等。特别是讲到燕京大学开设的“历史方法课”,每周三下午外出寻觅有价值的资料;燕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合开的“古物古迹调查研究”,每周外出一次考察城内及近郊古物古迹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表明那时的历史学教育就已经十分重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3.凸显了留美生的家国情怀。留美学生都是抱着“科技救国”“教育兴国”的理念奔向海外求学的,如陈翰笙就是因“金山橙”的刺激,萌发了出国留学的念头。因此,他们学成归国之后,总想以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报效祖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书生何以报国”成为他们思考的主题,留美归国学人以知识为武器,通过撰写《东北史纲》、举办时事讲座、发表时政论文等行动,凸显了他们的爱国之心。作者还以张荫麟、王国秀等为个案,说明学术研究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联。尤其是面对国破家亡的现状,蔡维藩每每于提书授课时,“泪盈盈而欲泣,声气为之呜咽”。

  第四,归纳总结较为公允。现代历史学教育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但在以留美生为主体的学人努力下,我国的历史学教育用不到30年的时间,就从起初的“单门课程”走向了“多门课程”,从“求知教育”走向了“求研教育”,并最终实现了史学的专业化(学科化)。作者在结语部分从宏观的视角对现代历史学教育的成效进行了综合评述,认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提高了史学在高校学科中的地位;开拓了史学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培养了闻名中外的专业人才;开创了现代学术研究的新模式;影响了现代历史学的发展态势。应当说,这个归纳是有理有据,也是颇为公允的,它既符合现代历史学教育的实情,也道出了这些学人在其中付出的心血和辛劳。

  当然,本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作者未能亲赴美国查阅相关档案,掌握留美生留学时的课程成绩;个别留美生的生卒年还未能查明;留美生与其他从事现代历史学教育者的关系等,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正如有的专家所说:这本书的视角比较新颖,收集的材料翔实,史事梳理清晰,论述分析富有条理,具有比较重要的学术价值。尤其是作者试图把中国历史学的发展纳入到国际历史学的发展之中进行考察,更体现了其学术勇气。

  

  附:本书目录

  绪  论

  第一章 近代留美热潮历程考察—— 从故乡到异国

  第一节20世纪前期兴起留美热潮的原因

  第二节 20世纪前期留美热潮的表现

  第三节 20世纪前期留美生学习成效

  第四节 20世纪前期留美生信息综览

  小  结

  第二章 现代历史学教育兴起的背景——从求新知到求变革

  第一节 西方历史教育实现专业化

  第二节 西方新体史著引发“渴求新知”

  第三节 传统史学观念遭受进化论冲击

  第四节 传统史著体例受到学界批判

  第五节 史学人才匮乏使史学陷入危机

  小  结

  第三章  现代历史学教育兴起——从专门讲堂到史学专科

  第一节 从专门讲堂到史学目

  第二节 北京大学废史学门改史学系

  第三节  武汉大学、东南大学、南开大学、燕京大学设史学系

  第四节  复旦大学、清华大学设史学系

  第五节  辅仁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设史学系

  小   结

  第四章 现代历史学教育的推进——从史学专科到史学专业

  第一节 教学主体:师资从薄弱到强大

  第二节 教学媒介:课程从偏向到并重

  第三节 教学载体:教材从译编到撰写

  小  结

  第五章 现代历史学教育的提升(一)——从传播史观到树立史观

  第一节 欧美国家史观的演进

  第二节 引进和传播欧美史观

  第三节 欧美史观对史界影响

  小  结

  第六章 现代历史学教育的提升(二) ——从讲解方法到重视方法

  第一节 史学界出现译介“方法”热

  第二节 高等院校普遍开设“方法”课程

  第三节 “方法”主要理论观点解读

  第四节 “方法”具体作用剖析

  小  结

  第七章 现代历史学教育的拓展——从课内教学到课外实践

  第一节 更新课堂教学与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节 培养学生认知和鉴别史料

  第三节 创造条件提供学生实践机会

  第四节 倡导在实践中准确运用史料

  小  结

  第八章 现代历史学教育的成熟——从求知教育到求研教育

  第一节 高等院校科研意识日益增长

  第二节 指导学生从事学术研究

  第三节 创办学术期刊发表研究成果

  第四节 培育学生的学术规范意识

  第五节 学术研究体现时代精神

  小  结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