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一带一路”与中伊关系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

2016-12-13

  2016年12月2日至3日,世界历史研究所伊朗历史与现实研讨小组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联合主办的“一带一路”与中伊关系学术研讨会,在古城西安成功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人民日报》社、《文汇报》社、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南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60余人出席会议。

西北大学副校长党怀兴

  西北大学副校长党怀兴在开幕式致辞中,回顾了中国与伊朗自古以来友好交往的历史,肯定了中东乱局下伊朗保持稳定对于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他指出,伊朗的崛起吸引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中伊两国具有重振“丝绸之路”的共同愿景,肩负相同的历史使命。今年1月习近平主席对伊朗成功进行国事访问,标志着中伊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与会学者对美国新当选总统特朗普的伊朗政策进行研判,展开讨论。特朗普的伊朗政策尚待明晰化,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府与伊朗对抗的可能性加大。如果特朗普政府废除来之不易的伊核协议,势必对伊朗政坛产生冲击,对伊朗崛起势头也将产生严重的影响。特朗普的伊朗政策,为中伊关系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有学者探讨伊朗与另一个地区大国埃及的关系。埃伊关系受制于全球大国在中东的角逐,是两国地缘政治竞争的产物,又与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博弈密切相关。两国精英认识到,缓和埃伊关系有利于遏制中东地区问题的“国际化”,抑制域外大国的干预,有利于地区秩序与和平的恢复,符合两国和地区国家的根本利益。长期以来,两国进行各种层级的接触,但是由于结构性矛盾,特别是埃及塞西政权坚决镇压穆斯林兄弟会,两国关系的全面正常化仍存在严重障碍。

  如何发挥伊朗在打击“伊斯兰国”组织中的作用,是会议讨论的重要议题。伊朗与“伊斯兰国”组织分属什叶派和逊尼派,“伊斯兰国”组织的直接攻击目标,除库尔德人外,就是伊拉克的什叶派组织和叙利亚的巴沙尔政权,而后者是伊朗构建的所谓“什叶派新月地带”的核心力量。因此伊朗与“伊斯兰国”组织形同水火。伊朗在打击“伊斯兰国”方面独具有优势,而肃清“伊斯兰国”,有利于中国打击“三股”势力和在中东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参会学者除了研讨伊朗的地区政策、中伊经贸关系、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经济活动外,还深入探讨伊朗现代化问题、伊朗议会政治与领袖体制,不约而同地对伊朗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节点城市进行考证,彰显史学研究的现实关怀。

  本次研讨会分为四个时段,研讨的议题有:“伊朗与地区局势”,“美国与伊朗”,“伊朗历史与外交”和“伊朗与‘一带一路’”。

世界历史研究所专家李春放研究员

世界历史研究所专家宋岘研究员

《人民日报》社主任记者王南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专家田文林研究员

《西亚非洲》编辑部副主任詹世明副研究员

  世界历史研究所专家宋岘研究员和李春放研究员,教育部长江学者、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黄民兴教授,西北大学中东所副所长韩志斌教授,西北大学中东所蒋真副研究员和王猛副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学院院长车效梅教授,《人民日报》社主任记者王南,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专家田文林研究员,《西亚非洲》编辑部副主任詹世明副研究员,西北工业大学蒲瑶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宋永成教授,著名美国史专家、陕西师范大学白建才教授出席会议。

世界历史研究所伊朗小组召集人毕健康研究员

  会议由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何志龙教授主持。世界历史研究所伊朗小组召集人毕健康研究员在开幕式上致辞并做学术发言。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李秉忠教授主持闭幕式。

  世界历史研究所伊朗小组成立于2012年12月,张顺洪所长兼任组长。自成立以来,每年主办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这是第五届。前四届均在在世界历史研究所举办,今年第一次走出北京,成功地与京外学术机构联合主办学术会议。

(亚非拉室 毕健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