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世界历史研究所举办第四届青年论坛

2020-12-04

 

  

    

  20201119日,世界历史研究所(以下简称“我所”)青年论坛在中国历史研究院观通楼320会议室举行。作为我所45岁及以下青年科研工作者的盛会,青年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得到了所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青年学者的积极响应,成为我所青年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提高科研水平、增进互相了解的重要平台。 

  

  

  在开幕词中,罗文东书记重点强调了办好所青年论坛的重要意义。他认为,所青年论坛是加强我所青年学者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推动学科建设的重要抓手,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所领导高度重视青年工作,鼓励青年学者积极参加青年论坛,抓住机遇,不断取得学术上的进步。与此同时,所青年学者要学好外语,尽可能到研究对象国进行长期的访学研究工作,提升自身的语言沟通能力及研究水平。饶望京副所长希望所青年学者能够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这“两个大局”中找准定位,将历史研究和国家现实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此外,他还建议参会学术成果的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 

  

  本届青年论坛的主题是“大变局之际的世界历史研究”。与会青年学者共提交论文12篇,分为四个小组进行讨论。第一小组的发言主题集中于“近现代欧洲史及欧洲移民史”。信美利博士、王超副研究员、杜娟副研究员和赵博文博士后的发言题目分别为“意大利与梵蒂冈的‘分’与‘和’——以1929年《拉特兰条约》为中心的考察”、“联邦德国的德国统一政策研究现状述评——以联邦德国对民主德国的经济政策为考察核心”、“19世纪末巴西的南欧移民历程、特征和问题、“主教任命制度与都铎王朝时期的国家构建”,邢媛媛副研究员、孙思萌博士对上述四份论文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评议。 

  

  第二小组的发言主题集中于“近现代美国史”。张瑾副研究员、罗宇维博士两位青年学者分别以“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贡献(19502000年)”、“美国国歌确立始末:寻找国歌与美国政治中的音乐传统”为题进行了发言。在时伟通博士进行精彩评议之后,与会人员结合上午六位发言人的报告内容进行了积极和热烈的讨论。 

  

  下午第三小组和第四小组的发言主题集中于“古代欧洲史和近现代东亚史”。吕厚量副研究员、孙思萌博士、李文明副研究员、邢媛媛副研究员、时伟通博士、郑立菲博士分别以“埃利乌斯·阿里斯泰德政治演说词中的历史观与公元二世纪希腊知识精英历史记忆的嬗变”、“中央与地方关系视角下的拜占庭帝国西南军事危机(1112世纪)”、“1871年日本官版《法普战争志略》对普法战争的认识”、“东北亚变局视域下《下田条约》的再审视——兼论早期俄日关系的阶段性态势”、“1950年代老挝与东亚冷战关系的演进”、“近代朝鲜‘中国’的消逝——论十九世纪中后期朝鲜”为题做了发言。在赵博文博士后、郑立菲博士、信美利博士建设性的评议之后,与会学者针对下午六位发言人的报告内容进行了提问和探讨。 

  

  最后,汪朝光所长进行了总结发言。他首先对本届论坛组织工作及提交论文的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强调,我所青年学者要以学术为中心,借助我院提供的有利平台,多申请高级别课题项目,多出学术成果,把学问做好。此外,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的资深专家,他还向在座青年学者分享了一些课题申报方面的经验。他希望所青年论坛今后能够进一步丰富办会形式,积极与地方高校联合办会,加大我所青年学者与各高校学者们的交流,同时扩大我所青年论坛的影响力。  

  参加论坛的青年学者还通过互评方式,评出了本次论坛的优秀论文,提交所学术委员会评议。  

 

(欧洲史研究室 王超 供稿、综合处  陈蓉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