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世界历史所召开世界史学术体系建设暨于沛新著出版座谈会

2021-06-28

 

  2021621日,由世界历史研究所学术咨询小组和青年工作小组共同举办的“世界史学术体系建设暨于沛新著出版座谈会在中国历史研究院执中楼远达厅召开。所党委书记罗文东研究员、所离退休老同志以及全所青年学者30余人参加了本次座谈会。会议由所党委委员、青年工作小组组长姜南研究员主持。

 

 

 

  本次座谈会共分五个议程。首先,所党委书记罗文东研究员致辞,对于沛研究员两部新著《当代中国世界历史学研究(1949-2019)》《近代中国世界历史编纂(1840-1949)》的出版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于沛研究员新近出版的这两部巨著对世界历史所和我国世界史学界而言都是标识性的著作。在今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前夕召开世界史学术体系建设暨于沛新著出版座谈会,不仅具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政治意义。近两年来,世界历史所非常重视离退休干部工作和青年工作,专门成立了所学术咨询小组,加强“传帮带”,共同促进所青年学者成长成才。所青年同志要认真学习我所离退休老专家的著作,学习他们的优良学风,尽快推动世界历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

 

 

 

  接着,于沛研究员以《再谈加强中国世界史的学术史研究》为题做了主旨发言。他首先谈了这两本著作的写作由来。他认为,世界史要成为名副其实的一级学科,其中一项必须做的工作,就是加强中国世界史的学术史研究。他曾于2011年在《人民日报》撰文,呼吁加强我国世界史学科的史学史研究。后来,在社科院、历史研究院领导的帮助和推动下,历经10年,这两本著作顺利出版。于沛研究员还结合“三大体系”建设分享了自己的四点写作心得。一是中国世界史学科建设呼唤学术史、史学理论建设,需要加强理论和方法、学术史的积累。时代呼唤中国世界史学科要有大发展,惟其如此,更需要回溯它的学术史,因为它给我们的启迪,首先是凸显中国世界史学科19世纪中叶萌生时既有的特点,即求真求实,经世致用,不回避社会生活中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或热点问题,学术研究与时代同行,从不脱离时代主题。而正是这个特点,指引着中国世界史学科一个多世纪的发展道路和它的未来走向。二是要让被掩埋的史实重见光日。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学界,世界通史、断代史、地区史、国别史、专门史研究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到20世纪中叶,中国世界史编纂的框架基本形成。世界史编纂的主要内容和欧美国家相比也无大异,都有不俗的成果。这些世界史成果的形式不一、水平不一、影响不一,但都留有独具魅力的历史印痕,在七八十年后的今天,仍时有再版。所有这些,在中国世界史的学术史的实证研究中都有具体的反映,而非空谈。三是探究中国世界史学科发展的规律性内容,要在实证中回答中国世界史的内容、特点、现代意义和价值。西汉鼎盛时期,司马迁提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撰史任务。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日渐加深。梁启超在世纪之交倡导“进化史观”,发起“史界革命”以救亡图存,这都是时代使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孕育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革命洪流中,自其萌生时起,即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历史伟业同呼吸共命运。史家自觉的社会担当,历史研究中历史感与现实感的辩证统一以及鲜明的时代精神,在中国世界史学科发展中一以贯之,在历史急剧变革或转折时期尤其如此。四是构建中国世界史“三大体系”不能脱离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历史和现实,不是主观地、随心所欲地去构建,至少要在理论、学术、文献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准备,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通过实证性的研究去构建。 

 

 

  紧接着,学术咨询小组成员姜芃研究员、王旭东研究员分别对于沛研究员的两本新著谈了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姜芃认为,于沛研究员的《中国近代的世界史编纂(18401949)》一书是填补中国世界史学术史空白、可以载入史册的力作。在这部书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强烈的使命感和时代感。此外,这部书不仅具有浓重的理论色彩,而且有详实的史料作为依据。作者探讨了1840年以后中国有关世界史的几乎所有出版物,书中介绍的有些内容是我们过去不曾了解的。作者进行学术史研究能够和当时的历史进行紧密结合,仔细找出中国近代历史演变的节点,认为这些节点不但是中国历史演变的节点,也是世界历史编纂变化的节点。另外,本书对中国文化始终持有一种肯定的态度,认为中国人睁眼看世界时,并不是对西方文化全盘接收,而是有所取舍,保持着中国文化的传统。王旭东研究员表示,今天参会很激动,也很受启发,由衷钦佩于沛研究员的学识和治学精神。他说,于沛研究员在退休后仍然身体力行,笔耕不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通过阅读这两本著作,有两点体会:一个是理论自觉,另一个是实践自觉。理论自觉方面,作者的理论思考非常有深度,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对时代和现实进行了思考。从事世界史研究应该加强理论研究,而理论意识应在实践中自觉强化。实践自觉方面,理论思考要落实在实践中,要写出研究成果,要用事实说话。这两部书的问世也是他多年来积累的结果。事实上,作者早在20年前就开始自觉收集上世纪有关世界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历史是实证的科学,需要用史料说话。通过阅读这两部巨著,看到了新的理论思考,学到了新的研究方法。这两部著作不仅仅是学术史,也是从学术史的视角对中国180年来世界史发展进程的研究考察。

 

 

 

 

  随后,郑立菲博士、罗宇维博士作为青年代表汇报了各自的学习体会。郑立菲表示,《近代中国世界历史编纂(1840-1949)》一书全面地阐释了近代中国开展世界历史研究的起源、脉络、特点、规律等重要内容,弥补了学界空白。她接着汇报了自己学习每一部分的心得体会。在第一部分“晚清大变局中的世界史编纂”中,她感悟到“史学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不仅在中国编纂世界历史的初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启发着当代中国的世界历史研究者。第二部分“中华民族觉醒和世界史编纂”为读者呈现出近代中国研究世界历史的丰富画卷,推翻了以往学界对于民国时期世界史研究仅停留于草创时期的认识。第三部分“用唯物史观重新认识世界史的开端”作为该书的灵魂,精准地阐释了唯物史观传入我国的历史脉络,以及当时我国先进知识分子把唯物史观与史学研究相结合的光辉历程。她认为,这本书既是一部高度凝练的学术力作,也是一部切实推动我国世界史“三大体系”建设的大作,它激励着我们加快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史研究,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罗宇维博士谈了阅读《当代中国世界历史学研究(1949-2019)》一书的感受。她认为,这本书既全面概括了当代中国世界史学科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内容与成果,结合时代和历史背景解释了这些特征产生的原因,同时又极其详尽地展现了每个阶段的主要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对其中有突出学术价值和特色的作品进行了评析,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于沛老师的行文不拘泥于体系化的归纳,而是注重从唯物史观出发,按照历史的面貌去还原和描述历史,客观评论每个时期每部作品的意义与局限性。就此而言,真正体现了一个历史学研究者、特别是世界史研究者应有的求真务实、以史为鉴、尊重历史、尊重规律的品格。从于沛老师身上感悟到,要充分认识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去努力工作,在科研工作中开拓创新、锤炼自我,争取取得更多更大的成绩! 

 

 

 

 

 

 

  之后,座谈会进入自由讨论交流时段。与会的老专家先后做了发言。荣誉学部委员陈之骅研究员表示,于沛研究员两本巨著的出版不是偶然的,是勤奋钻研的结果。结合于沛的新著,他就世界历史学“三大体系”建设谈了个人的看法。陈之骅认为,所里应搞点像于沛同志今天展示的那种大课题,有一、二个就行。搞大课题的优势有三,一是只有通过大课题才能对建立世界历史三大体系提出一些建议。三大体系是个系统工程,很难想象通过一个很小的课题能反映出三大体系的问题;二是搞大课题可以提高我所在国内世界史研究学界的影响;三是搞大课题有助于我所培养高端人才和研究团队。学部委员廖学盛研究员表示,历史研究是很难的,历史需要抽象加实证。任何时代的史学思想都是时代的需要。要多读书,学好理论,多读马列原典,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另外,对于世界史研究而言,掌握外语很重要,尽量多学习掌握几门外语。要加大理论学习、外文学习、人才队伍建设、资料建设、史学史研究。近些年所里虽取得不少成绩,但需做的事情还很多,要通过长期努力加以改进。冯秀文研究员表示,于沛研究员完成两部鸿篇巨著实属不易,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在世界史所搞研究,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要有严肃认真、科学的态度。我们现在面临的一大任务就是提高中国世界史的话语权。马细谱研究员表示,于沛研究员的治学精神值得青年学者认真学习,搞学术研究不仅是个人的工作,也是为世界史所添砖加瓦,为学科建设做贡献。每位科研人员要有自己的学术自留地,并将其深耕好。针对近期国外媒体充斥大量反华和抹黑中国的言论,中国世界史学者应担负起揭露其谎言的责任。他建议研究人员编写世界历史小册子,揭露西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种种劣行。王章辉研究员认为,于沛的新书填补了国内世界史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世界史研究要为外交斗争服务,要深刻揭露西方舆论攻击中国的言辞,如“种族灭绝、强迫劳动”等歪曲事实的谎言。另外,学科体系建设需要研究者关注较为重大的课题,零碎的课题是不行的,这是个长期的过程,期望本所青年学者作出好的成果。沈永兴研究员表示,非常钦佩于沛的治学精神,学问就是要靠积累和勤奋,这样才能厚积薄发。这两部巨著思路清晰,体系严整,对近现代180年中国世界史做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书中史料详实,有很多新的史料,历史分段合理,相关评价中肯。罗文东书记对老同志们提出关于世界史“三大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表示感谢,并表示会后会认真归纳、总结和吸收。他建议,所学术咨询小组和青年工作小组今后应多在一起开展活动,帮助本所青年学者尽快成长,帮助所里健康发展,顺祝老同志们七一节日快乐! 

 

  最后,姜南研究员做了总结发言。她表示,于沛研究员的新著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意义,具有三个显著特点:第一,这是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史学史,于沛老师的两部新著全面展示了近代以来中国世界史研究兴起和发展的宏大场景。第二,这是中国世界史学者探索建立自己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历史,于沛老师的著作展示了中国学者的这种探索。第三,这是中国世界史学者从史学角度关注现实、追求经世致用的历史,于沛老师的新书展示了中国学者的高涨热情和丰硕成果。姜南研究员非常感谢于沛研究员和各位学术前辈参会。对所有参会青年来说,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交流学习的机会,青年同志要学习于沛老师的治学精神、治学方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共同把世界史学科建设得更好。 

  在近三个小时的交流后,此次座谈会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所青年工作小组 王超 供稿,综合处 陈蓉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