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研究所举办第五届青年论坛
2021-12-01
2021年11月19日,世界历史研究所(以下简称“我所”)青年论坛在中国历史研究院观通楼谷城厅(320会议室)举行。作为我所45岁及以下青年科研工作者的盛会,青年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得到了所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青年学者的积极响应,成为我所青年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提高科研水平、增进互相了解的重要平台。本届青年论坛还邀请了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三位青年教师线上参会,并担任小组评议人。
所党委委员、青年工作组组长姜南研究员在开幕式致辞中,向在座青年学者介绍了世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以及16世纪初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画家拉斐尔为梵蒂冈宫绘制的油画《雅典学院》。她衷心地期望,世界历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能够从稷下学宫和雅典学院中获得启示,既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又有深厚的学术基础;既研究外国历史,又立足中国大地;既有严谨的学风,又有活跃的气氛;既珍爱传统,又锐意创新。
本届青年论坛的主题是“世界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与会青年学者共提交论文15篇,分为四个小组进行讨论。第一小组的发言主题集中于“国际关系史及文明交流史”。姚慧娜副研究员、李超博士后、杜娟副研究员和李文明副研究员的发言题目分别为“美国对巴以‘两国方案’的支持与反复”、“美国对革命时期墨西哥政教关系的关注与干预”、“日本人移民巴西初期的历程和特征”、“日本《通航一览》对明清时期浙江与日本交往的记述”。魏涛博士、许亮副研究员对上述四篇论文进行了认真的评议。
第二小组的发言主题集中于“近现代非洲史”。杭聪副研究员、高天宜博士两位青年学者分别以“1976年索韦托城市起义与南非城市化转型”、“语言意义下非洲民族主义的双重性——以斯瓦希里语拉丁化为例”为题作了发言。在姚慧娜副研究员精彩评议之后,与会人员结合上午六位发言人的报告内容进行了积极和热烈的讨论。
第三小组的发言主题集中于“古代西亚北非史和史学理论”。吕厚量副研究员、温静博士、王超华副研究员、许亮副研究员分别以“约瑟福斯史著中犹太先祖形象的两面性——《犹太古事记》1-4卷对摩西五经的改写”、“早期古埃及文字的仪式性作用及其社会应用”、“美国社会学家乔治·霍曼斯的历史研究述评”、“重拾科学化的‘高尚梦想’——新冠肺炎疫情对历史学反思”为题作了发言。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吴靖远助理教授、林丽娟助理教授进行细致的评议之后,与会人员结合四个发言对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第四小组的发言主题集中于“近现代欧洲史”。赵博文博士后、魏涛博士、信美利博士、张瑾副研究员、王超副研究员分别以“主教制度改革与英国宗教改革时期的国家构建”、“英国政治异见者、荷兰激进分子与美国革命时期的跨大西洋交流网络(1775-1784年)”、“试析二战前法西斯意大利的现实主义外交”、“20世纪上半叶英国人才环境及其科技人才发展探究”、“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联邦德国的核能政策”为题作了发言。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陈莹雪助理教授建设性的评议之后,与会学者针对五位发言人的报告内容进行了提问和探讨。
随后,本届青年论坛进入闭幕式环节。世界历史研究所学术咨询小组组长于沛研究员首先对本届青年论坛进行了专家点评。他先简要谈了两点听会感受:一是本届青年论坛的发言主题涉及国家多、时段长,充分体现了我所青年学者研究范围的广泛性。二是参会论文主题突出、观点鲜明、内容丰富、研究深入。他认为,一个研究所、一所高校的前途、希望在于青年学者的发展状况。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学者需要具备四个特点。一要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素养,不仅要掌握传统的历史叙述,还要学会在理论探索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二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对个人学识、能力精益求精,才能站位更高,走的更远。三要具有突出的能力和潜力。青年学者要树立“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的信念,这是建立在扎实的专业知识、深厚的理论素养以及对科研事业的追求之上。四要具有驾轻就熟的外文能力,这样才可以较为顺利地解读外文资料,做出更多原创性的论述,同时能够参与国际学术活动。另外,在精于一门外语的同时,尽可能多地掌握几门外语。现在青年学者的科研条件越来越好,任务也越来越重。世界历史研究所的未来寄托于所内青年学者身上。此外,他还提出两点建议。一是青年学者的知识结构需要进一步完善,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历史科学发展的要求。二是一定要重视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的学科融合。这也是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后的一项任务。青年学者要努力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整合。
接着,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罗文东研究员也谈了几点听会感受。他认为,世界历史所坚持每年举办一届青年论坛,至今已经连续举办5届,这是世界历史所学术传统的继承。他充分肯定了青年论坛在推动我所科研工作进步、青年学者成长方面的作用。今天,三位所领导和于沛研究员坚持听会,体现出对我所青年学者的重视和关怀。通过举办青年论坛,增加所内的学术交流和外部的学术联系,相互启发和激励、打破狭隘的眼界,拓宽学术研究视野、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青年学者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青年论坛也是科研能力展示的一个良好平台。青年论坛今后要在形式、内容以及机制方面进一步完善,要进行改革创新,建立常态工作机制。此外,他希望青年学者能朝气蓬勃,志存高远,勤奋刻苦,尽可能多地发表和出版高水平、标识性的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最后,他代表世界历史所党委对本届青年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诚挚祝贺。
最后,刘健副所长进行了总结发言。她首先对本届论坛组织工作及提交论文的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认为,本届青年论坛参会论文的选题视野开阔、问题意识突出、所选史料翔实、研究视角新颖。此外,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古典学中心的三位青年教师参与本届论坛的评议工作,两位在站博士后参会并做发言,增强了青年论坛的厚度。她建议青年学者要注意新史料的使用问题,要明确哪些是核心史料,并对新史料进行辨析。另外,所青年学者要先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广博的知识是基础,知识广博之后,才能在某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形成自己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青年学者只有先做好基础理论研究工作,才能更好地从事应用对策研究,为国家重大政策和现实需求服务。最后,她期待所青年工作小组以后能多开展类似的学术交流活动,期待第六届青年论坛办得更加出色、更具影响力。
参加论坛的青年学者还通过互评方式,评出了本次论坛的优秀论文,提交所学术委员会评议。
(所青年工作小组 王超 供稿、综合处 陈蓉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