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世界史所科研人员在线参加第九届国际亚洲大会

2022-05-30

  

  2022年5月19日晚,我所副所长刘健研究员、俄罗斯中亚史研究室主任王晓菊研究员、侯艾君研究员在线参加第九届国际亚洲大会(在波兰城市托伦举办)的分论坛“东西方交汇点上的阿塞拜疆:中国与欧洲文献中有关阿塞拜疆的记载”。在本次论坛上,除了我所的三位研究人员外,还有来自阿塞拜疆和波兰的四位学者发言并参加学术讨论,内容涉及中国-阿塞拜疆关系的历史与现状、波兰-阿塞拜疆关系、木卡姆音乐艺术等。 

  刘健研究员首先做了题为《古代中国与阿塞拜疆的交往路线考》的发言。她指出,中国古代典籍中很少有对于阿塞拜疆及其所在南高加索地区的明确记载,但是学界认为古籍中的“奄蔡”应位于里海北岸;另外,有关“塞人”(斯基泰人)的记载相对比较丰富,这表明中国与高加索自古就存在交往。而且,因为南高加索地区长期处于拜占庭、波斯和阿拉伯帝国统治之下,中国古籍对这些国家的记载能够提供两地交往的线索。阿塞拜疆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国的生丝和丝织品在公元前2世纪已经到达阿塞拜疆,表明双方早有交流往来。这种交往主要通过中国古籍中记载的多条丝绸之路路线实现:尽管中国古籍仅记载了前往西亚或地中海东岸的路线,但是西亚与南高加索地区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区域交通网络能够保证两地保持交往关系。近年来,有关斯基泰人和草原丝绸之路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印证了在欧亚草原的北方存在着一条草原丝绸之路,它将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与高加索地区纳入一个广泛的物质和文化交流网络。 

  

  王晓菊研究员做了题为《扩大人文领域合作,深化中阿人民友谊》的发言,追溯了1992年至今中国与阿塞拜疆关系的发展历程,并对双方发展交流的方向做出思考。阿塞拜疆地处东欧与西亚的“十字路口”,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中阿两国人民的友好联系源远流长。中阿建交后,双方务实合作硕果累累,人文纽带日益紧密。“汉语热”在阿塞拜疆迅速升温,巴库大学、阿塞拜疆语言大学创办了孔子学院,外交大学、总统行政学院设有汉语教学点。中国民众对阿塞拜疆的关注度日益提升。2018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开始招收阿塞拜疆语专业本科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为阿塞拜疆境外的外国人开设的阿塞拜疆语专业。在中阿建交30周年之际,双方签署了关于经典著作互译出版的备忘录,未来5年内将共同翻译出版50种两国经典著作,推动两国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王晓菊研究员建议,应更加重视人文合作,就中阿关系的历史与现状、中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展开深入合作;提升双方民众对彼此历史、文化的认知,深化相互理解。 

  侯艾君研究员的发言题目是《阿塞拜疆歌剧<货郎与小姐>在华70年》。他指出,1949年以后,中国与阿塞拜疆加强了文化交流。1952年,阿塞拜疆作曲家乌泽伊尔·加吉别科夫创作的歌剧《货郎与小姐》在中国首次演出并取得成功。从此以后,中国的许多歌舞团(包括中央歌舞团以及各省、市歌舞团)都将此剧目作为保留节目。19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开始政治-军事对立,直到1989年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但是,阿塞拜疆歌剧《货郎与小姐》至少从1979年就开始在中国恢复排练和演出。最近一次大型演出是在2021年9月,在河北廊坊市上演。在70年时间里,《货郎与小姐》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功,深受中国人民喜爱,堪称是阿塞拜疆在中国的文化名片,其在中国的传播堪称是一个传奇故事。

  阿塞拜疆国家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波兰“阿塞拜疆文化中心”负责人纳尔吉兹·阿洪多娃的报告题目是《阿塞拜疆养马业及阿塞拜疆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她指出,许多考古挖掘、岩画和书面资料证实,阿塞拜疆境内的古代部落广泛使用马。穆加尼考古报告证实,至少在高加索和周边地区,穆加尼平原是最古老的养马业发源地。在库里帖佩文化层一期发现陶马,表明在公元前3千年,在南高加索地区,马作为驯化动物已经稳定进入社会经济生活。尤其令人感兴趣的是库布斯坦岩画(公元前3到前2千纪)上出现了骑马猎人。由于马匹,古代人能够跨越漫长距离,迅速掌控大片领土,创造各种文明和文化。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的使臣张骞在西域看到汗血马,他建议汉武帝出口丝绸,换取宝马等珍稀商品。从那时起,丝绸之路的故事开始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几百年之后,外国马在中国仍然极受欢迎。文献证明,阿塞拜疆马在对中国的贸易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波兰华沙大学学者巴维尔·斯塔沃尔兹的发言是关于2020年第二次纳卡战争之后波兰与阿塞拜疆的合作前景。在纳卡战争之后出现的哪些现实因素可能是最重要的?战争结果在哪些领域开辟了新的合作前景?纳卡战争是否对波兰-阿塞拜疆关系产生积极影响?双方应在哪些领域采取相应行动?这将有助于验证:第二次纳卡战争对加强波兰-阿塞拜疆合作产生了积极影响,是阿塞拜疆加强了在该地区地位的结果:阿塞拜疆通过赞格祖尔走廊加强了阿塞拜疆与欧盟国家之间的联系,极大地缩短了运输时间,大大加强了波兰-阿塞拜疆目前在运输和贸易领域——特别是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潜力。阿塞拜疆在重新控制的领土上重建基础设施,将加强与波兰在建筑等领域合作的潜力。 

  波兰华沙大学民族学、文化学研究所博士阿涅塔·斯特尔泽姆扎尔斯卡报告题目是《阿塞拜疆木卡姆唱法的形成》。木卡姆在当代阿塞拜疆的民族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阿涅塔·斯特尔泽姆扎尔斯卡通过实地调查和参观,包括采访巴库音乐团体、木卡姆的表演者和听众、学者、宣传人员、负责国家文化发展项目的机构员工,对阿塞拜疆木卡姆唱法形成初期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她列举了两位有代表性的阿塞拜疆木卡姆的表演者贾巴尔·加里雅各迪奥雷和巴布尔。贾巴尔·加里雅各迪奥雷虽然在传统民俗歌手的环境中长大,但他在音乐厅舞台上以一种新的戏剧形式表演木卡姆。木卡姆表演场所和形式的变化为阿塞拜疆现代民族音乐的主要流派——木卡姆歌剧——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巴布尔所形成的木卡姆流派的优点是:他发展了一种独创的演唱技巧,将民间艺术(主要是木卡姆)与西方古典音乐技法糅合。这些技术创新令阿塞拜疆的民族音乐具有纯民间风格,外国听众不仅听之有趣,而且易于理解。 

  本次论坛圆满完成预定议题,我所参会者的发言引起外国同行的兴趣。与会者都表达了今后要继续加强学术交流的愿望。 

                                          (侯艾君 供稿刘健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