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局长 赵芮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及博士后: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参加2022年全国世界史博士后论坛。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及院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我院博士后事业发展的领导、专家表示衷心感谢,向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和博士后表示诚挚欢迎!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国人才工作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我国的博士后制度是在学习借鉴国外博士后制度基础上建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培养制度。1985年,在李政道先生建议及邓小平同志亲自决策下,我国建立博士后制度。1992年,我国首次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设站,我院是最早设站的单位之一。今年是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制度实施30周年,也是我院博士后流动站设站30周年。30年来,我院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从最初3个发展到16个,实现了全院一级学科博士点全覆盖。全院共有42家单位设立博士后站,累计招收博士后*人,培养出站*人,留院工作*人。留院博士后大多已成为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其中*人被评为学部委员,*人晋升高级职称,*人担任所局领导,*人担任处室主任,*人次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人次荣获院优秀科研成果奖、胡绳青年学术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等重要学术奖项。博士后制度已成为我院进人的主渠道和人才培养的蓄水池。
世界史所自1998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以来,以培养世界历史各专业领域青年人才为目标,既重视夯实博士后史学理论和方法根基,也重视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之间的平衡,引导博士后聚焦“国之大者”,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目前已招收博士后*人,出站后择优留所*人,其中*人已晋升正高职称。可以说,博士后流动站的建立促进了世界史学科人才培养,加强了我院及世界史所的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我院在加强博士后人才培养,助力“三大体系”建设方面不断开拓创新,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一是为支持博士后开展科研工作,2019年我院设立“博士后创新项目”,迄今共批准立项*项,资助经费*万元,为博士后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为支持博士后成果出版,我院与全国博管会于2012年共同设立《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集中推出反映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博士后研究最高水准的精品力作。入选成果由我院和全国博管会资助出版,由全国博管会颁发“优秀博士后学术成果”证书。 目前已推出十批共计347部成果。三是与人社部、全国博管会等单位在文史哲、政经法等不同学科领域共同主办全国性博士后论坛71场,7600余人参加,取得了良好成效。
今年恰逢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制度实施30周年。在这一重要时间节点,为更好地发挥博士后制度在“出成果、出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我院将系统总结博士后工作的经验做法,加强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同时在多学科领域举办10场全国性博士后论坛,促进学术交流。本次论坛是世界历史所首次承办全国性博士后论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天,来自全国27家单位及世界史博士后流动站的专家学者及博士后共聚一堂,展现了我国世界历史研究蓬勃发展的气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们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的总体奋斗目标。“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这是本次论坛将“世界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设为核心议题的主要目的。
世界历史研究中,国家治理包含十分丰富的内容。国家治理体系可以从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和各级各类组织架构等多个侧面观察,也可以通过治理结构、体制、功能、方法、过程体系感知国家治理能力和程度。从各个古代文明的城邦、王国、帝国,到近代以来英国、美国、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国家治理贯穿始终,制度的选择、社会的稳定、宗教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文化的交往等等,都从不同的面向见证着世界历史上不同国家和地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兴衰起落。
本次论坛将从政治、经济、宗教、民族、社会、外交等视角,对世界不同国家地区的国家治理问题展开讨论。期待与会的专家学者和博士后贡献真知灼见,抓住时代机遇,用中国的国家治理经验为世界历史研究开辟新课题、新思路;用世界史专业领域的理论、方法和结论为中国国家治理提供借鉴和参照,推动中国国家治理研究,为建设中国哲学社会三大体系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最后,衷心祝愿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