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世界史博士后论坛“世界历史上的国家治理”在京成功举行
2022-08-31
2022年8月25-26日,全国世界史博士后论坛在京成功举行,这是恰逢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博士后制度实施30周年召开的一次盛会。本届论坛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紧密围绕“世界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这一主题展开研讨。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管委会、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承办,《世界历史》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系协办。
开幕式于8月25日下午在中国历史研究院远达厅召开。出席开幕式的领导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局长赵芮同志,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研究员,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金民卿研究员,世界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罗文东研究员,历史理论研究所党委书记杨艳秋研究员、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施劲松研究员,边疆研究所副所长范恩实研究员,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王林聪研究员,世界历史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叶聪岚同志,世界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刘健研究员。开幕式由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研究员主持。
全国世界史博士后论坛开幕式
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主持开幕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罗文东研究员在致辞中表示,国家治理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实践,也是中外史学研究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习近平总书记同时还强调: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然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但不是照搬其他国家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而是要从我国的现实条件出发创造性前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明确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目标、着力点、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更加明显。中国历史研究院被中央赋予统筹指导全国历史研究工作的职责,世界历史研究所理应承担起团结全国世界史博士后集体攻关的任务,搭建起联系交流合作的平台。希望本次论坛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发扬实事求是、探索创新的精神,努力深化和拓展对国家治理的历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认识,推出经得起实践检验、人民评阅和历史考验的研究成果,书写21世纪世界史学的新篇章。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罗文东致辞
赵芮局长在致辞中强调,今年恰逢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制度实施30年,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创立30年。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起点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将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以来党的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今天召开的全国世界史博士后论坛是世界历史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第一次承办全国性的博士后论坛,此次论坛的顺利举办将极大地推动中国世界史博士后工作的持续开展,也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增添一抹亮色。中国的国家治理经验将为世界历史研究开辟新课题、新思路;世界史专业领域的理论和方法将为中国国家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中国国家治理研究。期待与会的专家学者贡献真知灼见,抓住时代机遇,为建设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局长赵芮致辞
接下来的主旨报告环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刘健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晏绍祥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刘城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韩东育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吴必康研究员分别做了精彩的主旨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刘健主持主旨报告环节
卜宪群研究员以“中国传统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的特点及当代转化”为题做主旨报告。他以中国经典典籍和历史史实为基础,指出中华文明高度重视国家制度体系建设和治理体系建设;与此同时,中华文明高度重视制度与治理体系的守正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传统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有着紧密内在联系。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科学指引。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卜宪群作主旨报告
晏绍祥教授以“米利都与波斯:专制帝国中地方共同体的地位”为题做主旨报告。他首先提出波斯帝国如何统治庞大帝国的问题,他以位于波斯帝国边缘地带的米利都为例,梳理了米利都作为一个地方共同体,在专制的波斯帝国中的历史演进,指出专制和集权并不是等价的概念,专制帝国同样重视地方的作用。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晏绍祥作主旨报告
刘城教授做“宗教改革与宗教社会的困境”主旨报告。她梳理了自罗马帝国以来的宗教社会发展,指出宗教社会是西方社会运转的核心,涵盖了信仰、法律、政治等领域,王权和教权相互交织。宗教改革打破了王权和教权之间的平衡,实际上是打破了中世纪以来宗教社会的秩序,促使西方社会向近代的转型。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刘城作主旨报告
韩东育教授做“感知变局”主旨报告。他以走向“单边主义”的美国与高举“多边主义”的中国为切入点,审视当下的国际政治局势。他以近些年美国对于中国的围堵,以及中国的突围为背景进行深入的剖析,指出当下的局势已经远远超出“主义”的范畴,单边主义和多边主义的概念已经无法解决目前的困局,需要更多的智慧,超越已有的规范逻辑来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
韩东育作主旨报告
吴必康研究员的主旨报告题目是“历史实践中的英国政治制度”。他指出国家治理内涵很深、领域很宽,是历史悠久的大问题和大学问,是现实感很强的大问题和大学问,极为重要。古今中外国家治理更是有其复杂性,与历史学密切相关。他梳理了英国政治制度的认识问题、历史发展、实际作用和历史兴衰,指出政治制度及其历史实践,归根结底是人才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吴必康作主旨报告
8月26日为博士后专题研讨和大会交流环节。本次论坛共设有“古代世界历史上的国家治理”、“欧洲中世纪的国家治理”、“转型时期的国家治理”、“近代历史上的国家治理”、“现当代历史上的国家治理”、“东亚文明视域下的国家治理”6个分论坛。6位主持人和6位点评嘉宾对45位博士后的发言进行了充分交流和精彩点评。
部分分论坛讨论交流合集
论坛的大会交流环节和闭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叶聪岚主持。各分论坛的点评人就本论坛的发言情况做了简要总结和精彩点评。《世界历史》编辑部主任徐再荣研究员做总结发言。他指出,此次博士后论坛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是以博士后为主体的论坛,对提升学术、扩大交流具有积极意义。他还对论文的选题、修改、发表等问题提出了若干意见和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刘健研究员致闭幕辞。她充分肯定了本次论坛的质量,肯定了与会学者们的学术创新、材料创新、观点创新,展现了当下中国世界史博士后的较高水平。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离不开诸位博士后的积极参与,以及与会嘉宾的精彩点评。希望本次博士后论坛成为全国世界史博士后相互切磋、砥砺奋进的新起点。
论坛闭幕式会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叶聪岚主持闭幕式
论坛大会交流发言
《世界历史》编辑部主任徐再荣研究员作论坛总结发言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郑州大学、云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温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北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学者参与本次论坛的研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史)》《史学集刊》《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社会科学战线》《探索与争鸣》《外国问题研究》和《历史教学》(高校版)等专业学术期刊的学术编辑参与论坛的点评。大家表示此次论坛内容充实紧凑,讨论热烈有序,点评深入浅出,参加论坛收获颇丰。
部分线上参会人员合集
(世界史所欧洲史研究室赵博文 供稿、综合处李格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