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东:在第六届全国世界史中青年学者论坛上的致辞
2022-11-12
各位专家学者:
大家早上好!
在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不久,我们相聚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云端,举办第六届全国世界史中青年学者论坛,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这次论坛有幸邀请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世界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北京大学历史系王立新教授,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刘德斌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邢来顺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主任刘文明教授作主旨报告。我谨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对在百忙中拨冗赴会的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对给予论坛大力支持的江西师范大学的领导和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众所周知,世界史作为历史学门类中的学科专业在中国的兴起与近现代中国的变迁相适应,经历了一个艰苦探索、曲折发展的过程,世界历史恢复为一级学科也不过十多年的时间。然而,世界史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及其在学术界的地位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进入21世纪,如何构建世界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变成“重点”议题,引起世界史学界的探讨和争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组织编写,2010年出版的8卷39册《世界历史》,由理论与方法、经济发展、政治制度、民族与宗教、战争与和平、国际关系、思想文化、中国与世界等8个部分组成,共1500余万字。该书采取专题研究与编年叙写相结合,对世界历史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认识,以阐述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各民族发展的具体道路。2019年1月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以来,世界历史研究所在学科调整、机构重组、人员调动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已扩充为13个正处级部门,包括综合处,欧洲史、美国史、俄罗斯中亚史、一带一路史、日本与东亚史、西亚南亚史、非洲史、拉美史、太平洋和太平洋国家史、古代中世纪史、全球史等11个研究室,《世界历史》编辑部,代管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中国世界近代现代史研究会、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中国日本史学会、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中国德国史研究会、中国法国史研究会、中国国际文化书院等14个全国性学会,主办《世界历史》中文核心期刊和《世界史研究》英文刊、中国世界史研究网和世界历史编辑部微信公众号,组织编纂世界史学科年鉴,每年举办一次全国世界史中青年学者论坛,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世界史研究高端论坛,以期统筹协调全国的世界史研究和教学力量,为世界史学术共同体搭建平台、提供服务。
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国文明发展的深厚基础和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研究和历史科学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涵盖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各领域,其精髓要义是树立大视野的历史思维,把握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发挥学史明智的重大作用。他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只有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才能透视出历史运动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他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又强调:“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召开。““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揭示了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和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的新形势下认识和研究世界历史的新要求,赋予世界史学新的时代内容和民族形式,为发展繁荣新时代世界史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途径。
希望这次论坛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唯物辩证的历史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研究和历史科学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对十多年来我国世界史学科建设的成果和经验进行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积极探讨新时代世界史学面临的前沿问题和理论方法,推动世界史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为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世界史知识体系作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祝与会的领导专家和学界同仁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罗文东,世界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