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世界史所邀请比利时学者斯万·毕斯普作学术报告

2024-07-31

  2024年7月22日下午,比利时根特大学教授、比利时皇家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斯万·毕斯普(Sven Biscop)应邀顺访世界历史研究所,在中国历史研究院观通楼320会议室作了题为“欧洲的历史和当下”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刘作奎研究员主持,来自欧洲史研究室和美国史研究室的科研人员参加了本次讲座。

  毕斯普教授首先指出,在分析当前的国际关系问题时,历史意识十分重要。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多极化的世界。历史上,多极的世界格局是常态,大国竞争本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我们也有必要区分正常的竞争与敌意的对抗。正常的竞争者遵守规则,而充满敌意的敌对者则违背规则。在多极化格局中,小国会寻求风险对冲,往往不会排他性地站队,而是选择与多方合作。 

  接着,毕斯普教授通过历史类比,总结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构建国际秩序的失败教训,为我们今天构建新秩序提供思考方向。 

  第一,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应当具有包容性,将所有大国囊括在内,而非针对某一大国。第二,应当惩罚违背国际规则的行为,以巩固规则的效力,否则国际规则形同虚设。但是,我们也不可以用战争来惩罚违规行为。除了战争问题之外,经济领域同样需要国际规则。争议是正常现象,不能因为某个分歧而乱了整个关系的全局。第三,要奉行相互性(reciprocity)原则。他认为,相互性、非战、门户开放是国际规则的三大核心。第四,坚持门户开放原则。所谓门户开放是指,每一个大国都应当允许其他国家彼此之间自由交往,所有的国家都可以自由地选择盟友。 

  最后,毕斯普教授又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翻译为例,再次重申了历史意识的重要性。西方媒体在翻译这一论断时,由于缺乏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反而赋予了其负面含义,曲解了中国的和平与友好姿态。 

  在交流环节,与会学者与毕斯普教授就国际规则是否理想化、欧洲体系如何处理对俄关系、英国在国际秩序中的作用、欧洲国家对中国的印象、美国大选对俄乌局势的影响、欧洲的移民问题与民粹主义现象、欧盟东扩、欧盟对“印太”战略的看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在此次讲座中,毕斯普教授将国际关系史上经验教训与当下国际关系格局走向做了紧密联系,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欧盟如何看待俄罗斯、欧盟和美国将如何处理俄乌冲突以及欧盟的全球战略定位等问题的认识。 

  (世界历史研究所欧洲史研究室范继敏供稿,信美利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