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世界历史研究所举办“一带一路”圆桌会议

2024-09-25

  2024年9月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一带一路”重点学科主办的“一带一路”圆桌会议在中国历史研究院召开。来自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与会,共同探讨“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刘作奎研究员主持,他首先介绍了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本次会议分为专题报告和自由讨论两个环节。在专题报告部分,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助理教授阿纳斯塔斯•万格利(Anastas Vangeli)博士介绍了他与德拉甘•帕夫利切维奇(Dragan Pavlicevic)博士合编的《中国与南斯拉夫:历史、经验与未来》一书,该书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材料,对冷战后中国与南斯拉夫两国发展历史和经验进行深入的研究。阿纳斯塔斯博士指出,尽管中国与南斯拉夫地理位置相距遥远,但双方在文化交流方面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这对中国加强与前南地区国家之间进行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西交利物浦大学助理教授德拉甘博士通过展示相关出版文献和档案等资料,探讨了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国与南斯拉夫的关系。他强调,在中国改革开放前后,南斯拉夫经验成为中国改革者的重要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政策研讨平台之一,担负了搜集、整理和评估这些域外经验的重要角色。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吕桂霞研究员的报告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合作展开,聚焦于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以及卫生援助等方面的合作成果,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合作中面临的挑战。许翔云助理研究员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进而对中美两国在全球领导力竞争中的不同策略进行了对比研究。时伟通副研究员从自身研究领域出发,结合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间关系,分析了冷战时期小国通过战略联盟维护自身利益的外交策略,并强调南斯拉夫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鲍宏铮助理研究员介绍了中国对东欧经济体系的研究状况。他认为,中国经济学家对东欧经济体系的研究与比较,以及与东欧经济学家的互动,突出展现了这一时期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与国家经济转型的相互联系。张瑾研究员强调,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领导人一直高度重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明交流与互鉴,以增进国家间的理解和合作。“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一个成功的国际合作平台,更是一个彰显世界性文明价值的平台。 

  在自由讨论阶段,与会学者就地缘政治的作用、中外合作项目的发展、原始档案资料的使用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最后,刘作奎研究员在总结发言中强调,历史研究与跨学科合作对于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并鼓励更多专家学者参与“一带一路”历史与现实的相关研究。此次会议不仅加深了对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长期以来友好交往历史的正确认识,也为今后进一步拓宽“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学术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隗敏供稿、 张瑾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