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研究院青年论坛第四讲在世历所举行
2025-11-13
2025年10月29日,中国历史研究院青年论坛第四讲在世界历史研究所305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由世界历史研究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组长杜娟研究员主持,非洲史研究室冯理达助理研究员作了题为“酋长的金凳子:传统土地制度与加纳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学术分享,历史理论研究所中外文明比较研究室李东淇助理研究员进行对谈,院属研究所十余位青年学者与会交流。

冯理达以“金凳子”为切入点,指出它既象征阿散蒂王权的合法性,也是土地主权的具象化符号。在加纳,土地不是单纯的经济资源,而是维系政治秩序、家族延续与精神安放的场域。目前加纳约八成土地仍在酋长控制下的习惯法体系之中,这一格局发端于前殖民时期的族群共同体结构,并在英国推行“间接统治”时被制度化为殖民统治的重要支点。独立后,该国虽然多次试图以现代产权制度取代传统土地结构,但受制于行政能力、政治平衡等因素,改革推进有限;同时,酋长集团在象征权威、社会调解和资源分配方面的地位依旧牢固,甚至在城市扩张和土地开发过程中获得新的经济空间。当代,加纳土地管理既体现出以投资、规划和基建为核心的国家治理逻辑,又体现出以内聚族属、祖先权威和土地神圣性为核心的传统社会逻辑。产权边界模糊和土地商业化加速,正在增加制度成本、拖慢现代化项目落地;但同时,酋长制度在充当土地交易中介、维持地方秩序的过程中,继续参与塑造加纳的现代化路径。
在对谈环节,李东淇从史学理论角度提出,传统土地制度问题不只是法律问题或发展经济学问题,更是历史认识问题。如何理解“传统”本身是研究非洲现代化道路时绕不开的理论起点:究竟将其视为“前现代残余”,还是一种仍发挥制度功能的社会组织形态?如果是后者,就必须重新定义“现代化”范式本身。与会学者表示,本次论坛将非洲区域研究与制度史、政治史、社会史和发展研究有机结合,展现了青年史学工作者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以具体场景为切入、以历史脉络为支撑的研究取向。
中国历史研究院青年论坛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高翔同志关心与推动下成立,由中国历史研究院青年工作组负责实施推进,旨在推动史学研究与时代发展密切结合,促进青年史学工作者开展跨学科交流,实现学科融合发展,加强中国历史研究院“一院六所”青年学者互动合作,推动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非洲史研究室高天宜 供稿、供图;杜娟 校对;叶聪岚 审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