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鲍宏铮:比较中苏两党历史 掌握中共百年经验

2022-06-08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71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11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作为一名世界史学工作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决议等文献,既是党员的基本义务,也是专业研究的基本要求。 

  一、对《决议》重要意义的理解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的发布,正值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了全面小康,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伟大时刻。《决议》回顾了党的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取得胜利的历史经验,这些宝贵经验也是指导党领导人民继续取得新的更大胜利的重要保障,既是承前的,也是启后的。 

  细读这份《决议》可以看出,这既是一部党的简史,也是一部改革开放简史,同时又是一部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发展,主线清晰,高度凝练。这份决议之所以叫“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把党成立一百年来所作的工作,都统一到了一点上,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党的初心使命作为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红线,一以贯之。《决议》从百年回顾的视角,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各个历史时期所做的工作都进行了客观评价和历史定位。 

  《决议》将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所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概括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这十个方面。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十个方面与从1939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三大法宝”,到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一次重要升华。这十个方面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我们党是一个善于研究历史、总结历史的党。历史问题关系到一个政党如何认识自己,用一句现在中国人常说的话来讲,就是怎么判断“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的问题;用《决议》里的话说,就是“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这是评价既往工作,规未来工作的标准,越是在关键性的历史节点上,就越是如此。如何看待历史,关系到党的意识形态,决定了党的格局、境界,进而决定它的前进方向,其本质上是一个党的建设问题。 

  古人云:“日三省吾身”。对一个人来说,能不能做到自我反思,是他能否取得长足进步的重要条件。对于一名共产党员来说,在党组织中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也是党的基本的工作方法。自我批评正是对自身历史的一种思考,一种自我检讨:做到了自我批评,也就做到了对同志、对组织敞开心扉,体现出对同志的高度信任。这样,党的组织就能实现团结,就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党的建设就能取得实效。党对自身历史的分析也是同样的道理:经过了反思,敞开了心扉,就能实现全党思想的统一、意志的统一,就能赢得全国人民的高度信任,就不惧艰难险阻,就会无坚不摧,勇往直前。用毛泽东同志《杂言诗·八连颂》中的话说,就是“思想好,能分析。分析好,大有益。益在哪?团结力。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二、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角度认识《决议》 

  以历史决议的方式对党的工作进行总结,起到统一认识、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形成优良传统的,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中,中国共产党是唯一的一个;而且这一传统是从1945年党尚未在全国范围内执政时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就已经开始了的,到本次《决议》已经有76年的历史了。这是我们党领航的这艘大船经历百年,仍能行稳致远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里我们不妨从“如何对待历史问题”这个角度,来探讨一下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政党。 

  对历史进行思考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思考的意愿,二是思考的能力。这是相互联系的两个问题:有了真诚的意愿,党就会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去有意识地提高思考能力;如果态度不够诚恳,就很难进行高水平的思考,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意愿和能力不足的现象,我们在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历史中都能看到。 

  苏联东欧国家社会主义的失败有着非常复杂的原因,涉及到经济、军事、外交等多方面,但党的建设问题占有主要的地位,而如何看待历史问题、党的意识形态问题,是其中的关键。 

  苏联在制定1937年《宪法》以后,也就是所谓“苏联模式”确立以后,对历史进行的第一次重大思考就是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时期的反思。但是,赫鲁晓夫的反思是秘密性的,具体形式就是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的秘密报告。这一秘密报告的内容实际上不是思考,而更多的是指责,而且有很多是没有依据的指责,甚至是谩骂。这样一份报告没有也不可能事先在全党广泛地征求意见,形成统一认识。他评价历史的方式是简单否定的而非建设性的,其目的不是坚持正确、改正错误,让党的政策得以连续,而是从个人关系的角度进行全面否定,一刀两断。这样它就不但无法起到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作用,反而使全党、全国人民感到错愕,使各国的共产党和工人党陷入了严重的思想混乱,波兰和匈牙利甚至还在这次大会之后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动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因此走向了分裂。 

  勃列日涅夫以非常手段迫使赫鲁晓夫辞职,并在执政以后对赫鲁晓夫时期的政策做出了调整,特别是对一些比较极端的政策。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理论水平的局限,他对于赫鲁晓夫时期的政策却没有进行全面的历史评价,没有展现出进行历史总结的意愿。 

  在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到20世纪80年代的东欧地区,大部分华约成员国均随苏联的政治变动而变动。作为华沙条约之外的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在建国领导人铁托和霍查分别于1980年和1985年去世后,两国也都对先前的政策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前者是由于无人再有铁托的崇高威望,因而铁托时期的很多政策无法延续,后者则是在经济和外交困境中陷入政局动荡。在内外交困无法缓解的情况下,南、阿两国共产党都没有全面深入分析党的历史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在这一时期的东欧,罗马尼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例子。1965年齐奥塞斯库开始执政,并于1968年的六月中央全会上对党自二战后期起二十多年的历史进行了分析,比较客观地总结了成败得失,并开始平反冤假错案。这次全会凝聚了全党、全国的共识,使人民空前团结,人心为之大振,开创了罗马尼亚此后若干年良好的发展局面,也树立了齐奥塞斯库的威信。罗马尼亚与同一时期其他华约国家形成了对照。 

  1984年戈尔巴乔夫执政以后,苏共第二次触及到了如何评价历史的问题。但是他进行反思的动机同样不是建设性的,而是为了消解其反对势力的政治基础。正是由于其初衷的这种局限性,其对历史的态度并不是实事求是的客观面对,最后的结果也不是严肃的历史思考,而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变成了别有用心之人对党和国家历史的全盘否定,全面抹黑。最后,党出现严重分裂,社会出现严重撕裂,苏共执政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完全崩塌,党没有了统一意志,也就无从建设,一步步走向瘫痪,直到解体。这个教训是异常深刻的。 

  中国共产党通过历史决议的方式,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对历史问题进行回顾和分析并最终定调,团结了全党,促进了党的建设,团结了人民,推动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使社会主义事业得以在中国不断走向胜利,体现出了对党、对国家、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可以说,这本身也是我们党100年来积累的一条重要经验。 

 

  (鲍宏铮中共世界历史研究所第六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