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美国作家斯考特•麦克姆逊(Scott Malcomson)在世历所座谈“后‘9•11’ 时代”

2011-09-16

  

  2011年9月6日,《纽约时报》编辑、畅销书作家斯考特•麦克姆逊(Scott Malcomson)来世界历史所座谈,座谈的主题围绕其新作:《一个时代的终结:后“9•11”时代关于美国权力的个人回忆录》,该书中译本本月将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这次座谈恰逢“9•11”事件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更容易看清这一事件作为美国与世界关系的转折点的重要性,因此,在座谈会上,斯考特首先介绍了为什么该书取名“时代的终结”,在斯科特看来,所谓时代的终结,或曰“一代人(权力)的终结”,意指1960年代婴儿潮时期出生的美国人在2011年“9•11”事件发生时正好处于成熟的思考期,“9•11”所经历的东西让这一代人见证了他们所代表的一个时代的终结。因为,“9•11”事件发生之前,冷战后的美国正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制度优越感,到处洋溢着乐观主义情绪,在世界各地,“(人民)要(入籍)成为美国人”是潮流所向,在他们看来,以美国为首的权力结构根本无法撼动;而“9•11”事件后,安全感顿失,受挫感骤升,国际秩序和国际权力结构的绝对主宰地位顿失,总之,那种美国是不可能被挑战的感觉一去不复返。

  全书有两条主线,一是作者的个人回忆录,另一是探寻从“9•11”到2003年美军攻打伊拉克事件背后的政治故事。“9•11”事件发生时,作为《纽约时报》的外交事务专栏编辑,作者见证了所在媒体应对这场恐怖袭击事件的全过程,并揭示出事件后美国相关政策确立的动机。本书的第二部分主要关涉作者作为联合国人权事务官员在伊拉克的经历,作者认为,“9•11”事件两年多之后,美国的许多外交决策逐渐塑造了一个新时代的面貌。

  斯科特指出,小布什政府充分利用了“9•11”事件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理念服务。布什“9•11”事件之后的“邪恶轴心”讲话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表明,其思维更像一个帝国主义者。斯科特质疑,当美国朝着帝国主义方向发展的时候,通常会导致整个国家的对外政策在民主上的短路,其病源就是布什总统的野心。“9•11”事件之后,由于美国对外政策趋于强硬,它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权威性及合法性受到了广泛质疑,而二战后形成的由美国主导的世界格局的局限性也正在逐年显现,换言之,“9•11”作为一个标志性事件,让美国从自满、自信和自足转变为恐惧、悲伤、自我怀疑和具有攻击性。布什的“邪恶轴心”讲话只能是一个顶点,一个只能向下走的顶点,因为它表明布什以极端的政治野心来遮掩对自身弱点的恐惧和自身力量的恐惧。后来伊拉克的局势表明,民众对于美国(人)自身,以及美国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都普遍有一种深刻的幻灭感。

  出席座谈的研究人员与斯科特还探讨了美国人民对中国及其在这个世界中崛起的印象,以及美国政府希望在未来如何与中国交往,还探讨了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他们的国家在世界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中国在世界上角色的转变如何改变了中国人对自己以及对这个民族和文化前途的看法。

  (世界历史所姚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