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会”举行第四次读书活动
2012-03-01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廖学盛研究员导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张顺洪研究员

世界历史研究所吴英副研究员主持读书会

世界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赵文洪研究员(中)、张丹博士(右)

世界历史研究所易建平研究员

世界历史研究所张旭鹏副研究员
2012年2月28日,世界历史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会”举行第四次读书活动,邀请本所学部委员廖学盛研究员导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所长张顺洪研究员、党委书记赵文洪研究员以及本所30多位年轻同志参加了这次活动。
廖先生首先讲到,院工作会议刚刚闭幕,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最重要的东风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这是学术研究的灵魂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但现在有的人以经典作家的某一些具体结论妄言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过时,这是不科学的态度。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它的科学方法和普遍性结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结合《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廖先生指出,经典作家对待研究的科学态度最值得我们学习。《起源》一书牵涉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方方面面,马克思恩格斯并不满足已有的研究成果,不断扩充新的研究材料,使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得到扩展。《起源》的几个序言构成一部很好的学术史,使我们能够追踪经典作家的研究轨迹,体会他们对待研究的科学精神。就《起源》一书的意义而言,廖先生指出,这是经典作家运用唯物史观,第一次揭示了人类原始社会的秘密,科学地确定家庭、私有制和国家都是历史的产物,对此前流行的私有制永恒存在的谬说予以了坚决抨击。就《起源》一书的某些具体内容而言,廖先生指出,囿于当时对人类原始社会研究资料的局限,其中的一些具体表述需要根据新的研究成果做出修订,但《起源》阐发的基本观点仍然是正确的。廖先生还对阅读经典著作应注意的问题做出提示,比如阅读应秉持的立场等等。
听了廖先生的导读,读书会成员就如何发展唯物史观、奴隶制的普遍性、以及现实社会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允许私有制存在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廖先生也谈了自己的看法。此外,廖先生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常读常新的心得体会,也感染着读书会成员。
(吴英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