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世界历史所跨学科研究室赴福建师大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2013-09-17

  2013年5月8日,世界历史研究所跨学科研究室的五名成员,由室主任姜南同志带队,赴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与该院院长王晓德教授及部分师生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座谈。

  姜南首先对本次座谈会的主题 “美利坚帝国与全球化”进行了说明。她指出,当前,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影响力几乎遍及全球任一地区,凭借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美国常以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来威慑、对待别国,因此被冠以“帝国”的称谓。但其利益扩张方式却有别于古代帝国采用的军事形式,主要是以经济、政治和文化手段为主。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帝国”必然与时下的全球化趋势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既有积极、正面的方面,也存在消极、负面的表现,孰多孰少、孰优孰劣则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同时,中国的全面崛起壮大也需要客观、精准地把握美国与全球化的关系。因此,这一座谈主题既关乎历史又涉及现实。再者,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在美国研究方面实力雄厚,双方的学术交流必然会更加富有实质性的意义。随后,姜南同志就世界历史所的机构、研究状况等作了简要介绍。她指出,近年来,我国世界史研究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就学科整体发展状况而言,有两类现象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一是强调条块化、细碎化的研究却忽视了宏观、全局性的研究;二是重视纯历史现象研究却忽视了历史学与现实的结合以及为现实的服务。针对这一问题,我所成立了跨学科研究室。

  福建师大世界历史系系主任赖正维教授简要介绍了社会历史学院的历史、师资及科研教学等方面的情况。

  王晓德教授对世界历史所成立跨学科研究室这一举措表示赞同。他认为,当今国内史学界,中国史研究趋于大而宏观,不断试图拓宽研究视野;世界史研究虽得到进一步细化,但在研究框架的界定方面尚有所欠缺。况且,目前国内史学界较多专注于专门领域的研究,把握宏大叙事以及构建宏大框架的能力不足,因此,世界历史所成立跨学科研究室有可能会对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工作起到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谈到当前史学研究的开展情况,他指出,原始研究资料的有无问题已无关宏旨,而如何能够以原始资料为基础来加强对宏大、宏观问题的研究和把握才是关键所在。同时,还要注意在应用原始资料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尽量避免过分依赖原始资料。此外,王晓德教授还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从美国史、世界史以及美国的内政外交政策和美国的文化价值观等方面辩证地探讨了美国被称为“帝国”的原因及其与全球化的关系。

  世界历史研究所李春放研究员以自己近十几年来科研经历和研究成果为切入点,讲述了对全球化和宏观史问题的理解。他援引就职于美国夏威夷大学的哥顿教授的观点,认为宏观史包含了时间、空间、范围等多方面的含义,是以社会体系的研究为对象,即沿着不同的轨迹探寻社会体系的演进模式和变化规律。在研究方法上则有别于微观史和人文学科强调的对特殊性和个性的研究,采用了一种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相类似的、以努力获取为途径来解释客观事物普遍规律的研究方法。此外,他还从“一般系统论”和“生物进化论”的角度试图说明历史、人类史和社会史研究的发展和演化规律。对于跨学科研究,他指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本质上都与跨学科研究有关,之所以存在学科的划分,完全是人为因素和狭隘的学术观念造成的,导致人们认知的退化。他以历史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史学界产生的巨大影响为根据论述了开展世界史跨学科研究的可行性,并指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逐步发展,历史社会学的世界体系学派、世界史学家、全球史学家和研究全球史的学者会继续推动全球体系和全球宏观史进程的跨学科研究,这一新兴领域既布满荆棘和挑战,也蕴藏着巨大的学术机遇和创新。对于李春放研究员的观点,王晓德教授以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构成的影响为例作出回应,认为跨学科研究既能够拓宽研究者的视野,也可以辅助其从多个角度灵活开展研究,而宏大理论框架的构建可在宏观史研究中产生真正的影响。

  世历所张旭鹏副研究员综合本次座谈主题的三个方面,即全球化、美国和帝国,提出“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帝国”、“当今的全球化就某种程度而言就是美国化”的观点。他认为,全球化与“美国化”和“现代性”问题密切相关。无论“全球化”抑或“帝国”,无疑都与文化软实力最强的美国有着直接的联系。他从史学角度探讨了“帝国”概念并阐述了其与全球化的相互关系以及发挥的作用,并简要介绍了当今学界在“帝国史”研究方面的情况。此外,张旭鹏副研究员还通过对比美国和其它国家对于文化多元性的态度,结合美国的文化包容度、文化政策、文化价值观、移民法等方面指出了美国文化的特点及其局限性,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当今的全球化就某种程度而言就是美国化”的观点。

  社会历史学院的孙建党老师结合其个人研究体会,认为跨学科研究会是世界史研究的一大趋势。他以自己的研究领域、博士论文和课题为例探讨了加拿大少数族群研究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对这一领域开展跨学科研究的理解。

  在座谈会上,社会历史学院的其他师生也陆续发表了意见和看法,如从反美行动和思潮的全球化趋势、美国梦等方面探讨了美国与全球化的关系;从中美外交史研究方法上的差异,同时结合西方的汉学研究来探讨中国世界史学界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可行性等。

  王晓德教授作总结发言时认为,本次座谈会举办得非常成功,双方学者围绕当今学界较为关注的若干问题,如跨学科研究、全球化等展开互动交流,集思广益,畅所欲言,斩获颇丰。他强调,如能以史学研究方法为基础,借鉴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以跨学科方式开展美利坚帝国与全球化关系的研究,肯定能够提高认识水平并有所收获。姜南同志代表全室同志对本次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的热情接待以及成功召开本次学术座谈活动致以诚挚的谢意。会后,双方与会人员在社会历史学院前集体合影留念,座谈会至此圆满结束。
 

 (世界历史研究所跨学科研究室 何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