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美印俄五国有关中印边界问题解密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学术研讨会召开
2014-12-23
“中英美印俄五国有关中印边界问题解密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学术研讨会
所党委书记赵文洪致欢迎辞
2014年12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英美印俄五国有关中印边界问题解密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世界历史研究所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亚太院和近代史所,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博物馆、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改革开放论坛战略研究中心、云南大学、军事科学院、湖南商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世界历史所领导和管理部门人员等30余人。
所党委书记赵文洪致欢迎辞。他首先代表世界历史研究所,对各地专家学者齐聚研讨会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的感谢。他说,作为项目管理和责任单位,社科院和世界历史所都非常重视,在政策、资金、国际交流等方面给予项目组大力支持。两年来,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包括与会的许多专家学者的支持下,项目各项工作不断推进,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希望在这次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就中印边界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并对项目的进展和相关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饶望京副所长主持会议
会议由副所长饶望京主持。他介绍了项目的立意、课题基础、主要成员、项目目标等及本次研讨会的主要内容。
子项目负责人、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吕昭义发言
中国改革开放论坛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马加力发言
项目负责人、世界历史所研究员孟庆龙发言
子项目负责人、世界历史所副研究员宋丽萍发言
研讨会形式多样,有专题发言,也有自由发言、点评和讨论。子项目负责人、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吕昭义就“中印边界研究的若干问题”作了专题发言,概要介绍了他多年来对有关中印边界十个问题的研究成果,重点对《西姆拉条约》文本与麦克马洪线、英国政府与英属印度出版伪书《艾奇逊条约集》、1954年《中印协定》、中印边界争端陷入僵局的症结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中国改革开放论坛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马加力就“中印关系现状” 为题发表了演讲,阐释了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等。项目负责人、世界历史所研究员孟庆龙作了题为“陈贻范草签西姆拉协定考:兼谈原始档案的解读与使用”的发言,透过对原始档案的历史记载的细节的精细解读,详述了陈贻范参加西姆拉会议前后的历史过程。子项目负责人、世界历史所副研究员宋丽萍做了“语言与印度民族的政策”的专题发言。孟庆龙研究员代表项目组就项目进展情况及后续工作的设想作了汇报。
与会专家对上述专题发言作了点评和热烈讨论,还对项目组的进展情况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现代国际关系》主编林利民研究员发言
《现代国际关系》主编林利民研究员认为,项目组重视档案考据,是一项学术研究与现实政策服务结合得很好,协同国内多家研究单位的创新性合作。可贵的是,项目组以严谨扎实的工作态度、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怀,用“观点带材料”的方式研究中印边界问题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李世安教授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李世安教授强调整理原始档案文献的传世价值。他认为项目组完成多国档案的搜集、整理、分类和标注就是具有相当分量的项目成果,陆续的研究成果就是锦上添花。当然,研究中印边界问题时需要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和两国人民,坚持主权的立场和前瞻性,注意对档案的鉴别和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首都博物馆馆长郭小凌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首都博物馆馆长郭小凌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德国历史学家狄奥多尔•蒙森一向重视原始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在他的领导和努力下,15大卷的《拉丁铭文集》为罗马史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项目组对多国中印边界问题解密档案材料的收集、审定、编辑和一些必要的翻译,这些基础性工作就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副所长饶望京在做总结时说,研讨内容很丰富,气氛很热烈。研讨会就中印关系研究中的主要问题、中印边界问题的起源及中印关系的现状等进行了充分交流,特别是专家们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对于该项目的继续推进和进一步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他表示希望各位专家今后继续支持该项目及世界历史研究所的工作。
下午的会议,项目组成员就明年的工作计划、统一翻译体例、扩大项目组成员等进行了讨论和安排。
(陈蓉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