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莎·玛丽·米诺尼:“偷来敌人的神灵——罗马的朱诺女神”学术报告会纪要
2015-06-15
2015年5月28日上午,美国布朗大学古典学系助教授丽莎·玛丽·米诺尼博士(Lisa Marie Mignone),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美国德堡大学古典学系教授刘津瑜博士到世界历史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丽莎·玛丽·米诺尼教授发表题为“偷来敌人的神灵——罗马的朱诺女神”的学术报告。会议由世历所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承办,胡玉娟研究员担任主持、翻译,刘津瑜教授担任点评嘉宾。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部分成员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外交学院、北京大学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北京世纪文景出版社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共12人出席了会议。
朱诺女神是罗马最重要的神灵之一,其神庙分布在罗马城中四个具有政治、宗教、军事象征意义的地点。米诺尼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她关于罗马朱诺女神兴衰过程的全面研究计划,希望通过研究阿芬丁山的朱诺女神崇拜,考察罗马同其敌人的宗教互动关系,揭示宗教实践如何促使阿芬丁山融入“世界之都”罗马的神圣地界之内。在研究中,她发现了一个问题,即诗歌中的朱诺女神与仪式中的朱诺女神的形象并不一致。在拉丁文学尤其史诗作品中,朱诺是罗马敌人的保护神,总是一副怒气冲冲,冷酷无情,对罗马充满恶意的样子。不过,在罗马人的宗教崇拜仪式中,她是养育未来公民的罗马母亲的保护神。同时,作为战神马尔斯的母亲,她也是罗马公民兵的保护神。种种特征显示,朱诺女神是罗马军事霸权的象征。那么,史诗中极易发怒的朱诺女神怎么可能针对的是罗马人呢?由此,米诺尼教授分析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方法论的局限性。她认为,运用诗歌和文学作品来研究罗马早期史,或者从宗教实践角度来解析史诗创作都是不合适的。为此,她选取朱诺崇拜发展史上的两个关键时期,即维爱战争中的诱拐敌人的保护神朱诺和布匿战争期间罗马举行祭祀朱诺的宗教大游行这两个事件,进行个案研究。前一项研究从地形学角度阐释罗马为何在阿芬丁山建庙安置诱拐来的朱诺·雷吉纳。她认为,该神庙的位置能给予外来的旅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使人感受到罗马的强大力量。后一项研究否定了罗马人在战争期间从迦太基诱拐朱诺女神这一说法的历史真实性。她认为,所谓西庇阿诱拐朱诺女神的证据仅仅出自文学作品,而且文本互证,不足为信。在布匿战争期间,罗马人祭祀朱诺的宗教游行应与迦太基的宗教信仰无关,完全出自罗马人固有的宗教需要。所谓朱诺是迦太基城邦的保护神,为了打败迦太基,罗马人采取祭祀、诱拐朱诺的手段,这种说法是布匿战争之后的文学创作,并非历史事实。
刘津瑜教授对报告做了点评。她指出,罗马早期史因缺乏可靠史料而存在许多争议。米诺尼教授提出了十分新颖、又具有挑战性的观点,在方法论方面贡献良多。她提出研究者不能轻信古代文献,必须借助词源学、地形学、考古学等证据去考证史料,重构历史。在场专家学者同米诺尼教授进行了学术交流,就罗马的诱神仪式、罗马人对待外来宗教的态度、朱诺女神在希腊、罗马神话中形象之异同、维吉尔史诗创作中的继承与创新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胡玉娟供稿、陈蓉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