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历所俄罗斯东欧史研究室举行第二外语学习讲座
2016-05-17
2016年4月26日,世界历史研究所俄罗斯东欧史研究室的鲍宏铮博士做了“如何学好第二外语”的报告。
报告人首先从理论上,对“学习”(learn)、“习得”(acquire)、“中介语”、“电报语”等概念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成年人的特点和常见的外语教材、培训机构,介绍了“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等几种外语教学法的来源、原理和特点。之后,鲍宏铮结合有关理论,谈了自己学习外语的经验和感受。他分析了如何判断一个人的外语学习潜力,并对如何界定一个人是否“学会”、“掌握”了一门外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而这对于一个时间有限、很难拿出整块时间进行外语学习的成年自学者而言,恰恰是一个经常被忽视的问题,对于学习进度的安排具有重要意义。鲍宏铮认为有声语音教材、双语精读教材、工具书、泛读资料这四者对于成年外语学习者来说必不可少;具体到教材,则段落式而非对话式的课文、用中文表述的语法讲解、书面语法和词汇练习题、双语词汇表这四者是成年人选择教材必须考虑的四大因素;相应地,对口语对话式教材和原版字典的选用,则要非常慎重。在口语和听力方面,鲍宏铮强调了阅读和背诵的基础性作用,认为“既长且易”的文本是提高外语阅读能力,进而是形成语感的最佳素材。着眼于提高听力的外语阅读材料中,语言的标准性、通畅性和篇幅的长度至关重要,不可片面追求词汇的难度。这种阅读训练切忌篇幅过短和文学性过强。
他以梁敏、赵登荣等主编的《德语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殷生根主编的《Ziele“目标”强化德语教程》(外研社2002年版)、赵登荣主编的《德语中级教程》(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北京外贸学院编《基础德语教材》(商务印书馆 1979年版)、孙辉主编《法语简明教程》(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教材组编《法语》(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新概念英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新概念英语》(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年版)、董亚芬主编《大学英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李阳英语学习法、朗文英语词典、柯林斯英语词典、牛津英语词典、陆谷孙主编《英汉大辞典》(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等几种欧洲语言教材和词典为例,对自己提出的学习方法进行了具体说明。
在提问环节中,鲍宏铮对如何避免第二外语和第一外语相混淆的问题做了解答。他认为,不可同时学习多门外语,应该在一门外语的基础打牢之后,再学另外一门;而熟练掌握中国大学零起点外语教材的前四册,大体能够打下这一基础。
俄罗斯东欧史研究室、亚非拉史研究室的部分科研人员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俄东史研究室刘国菊博士主持。
(俄罗斯东欧史研究室刘国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