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勒《古希腊哲学史》:一部学术经典
2021-06-29
《古希腊哲学史》(全6卷),[德]爱德华·策勒著,聂敏里主编,聂敏里等译,人民出版社2020年12月第一版,878.00元
一
德国著名哲学史家爱德华·策勒的六卷本《古希腊哲学史》是哲学史学科的第一部断代史巨著。全书涵盖了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3世纪的整个古希腊哲学史。这一巨著于19世纪中叶甫一面世,即惊艳学坛,后经历时十多年的多次修订,成为学界公认的传世名著。后世虽不断有学者贡献了优秀的古希腊哲学史著作,但由于这套巨著体量的巨大、思想的完整、材料的丰富与详尽,更由于作者视野的开阔、分析的深入、考证的精细和卓越的洞见,其他哲学史著作无出其右。而这套书的法文、英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译本等已发行多年,国内的西方哲学前辈一直对这套书的汉译抱有殷切的期望。因此,当由中国人民大学聂敏里教授率领的、由中青年专家组成的翻译团队历时十年,给中文读者呈现出这套六卷八册的中译本时,得到了学界、读者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这一巨著之所以为传世学术作品,有许多至今都值得肯定的地方。首先在方法上,策勒本人虽然是黑格尔主义者,但他与黑格尔先验主义的思想史研究方法保持了距离,注重对思想史材料的搜集整理和实事求是的分析,而不是理论建构,巧妙地在经验材料和哲学理解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策勒本人在第一卷第二版的“前言”中曾经这样描述自己的哲学史方法:“在处理我的主题时,我一直牢记我在对它的最初研究中向我自己提出的任务,即在对历史的渊博的探讨和思辨的研究之间遵循中庸之道:既不以一种单纯经验的方式搜集事实,也不构造先验的理论,而是通过多种传统本身,借助批评性的审查和历史性的综合,获致关于它们的意义和相互关系的知识。”
除了方法上的创新,他在这一巨著中的一个突出理论贡献就是对古希腊哲学史进行了重新分期。我们现在所遵循的把古希腊哲学划分为前苏格拉底哲学、古典希腊哲学和晚期希腊哲学的基本分期就是始于策勒,甚至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前苏格拉底哲学”这一概念就来自于他。在策勒看来,苏格拉底是处于古希腊哲学史分期关键环节的人物,他追求概念,他所创建的一种基于概念的哲学从此便取代了自然哲学,从而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苏格拉底既是前苏格拉底自然哲学的终结者,也是希腊概念哲学的创始人。也在这个意义上,策勒有一句名言:“在其历史发展的全盛时期,苏格拉底是希腊哲学孕育的胚芽,柏拉图是盛开的花,亚里士多德是成熟的果实。”笔者认为这句话深刻而准确地刻画了三代哲人的历史地位,也体现出他整体论的理论倾向。因此,这一巨著的六卷划分如下:从最早时期到苏格拉底的时代(第一卷,中译分上下两册),苏格拉底与苏格拉底学派(第二卷),柏拉图与老学园派(第三卷),亚里士多德与早期漫步学派(第四卷,中译分上下两册),斯多亚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和怀疑主义学派(第五卷),古希腊哲学中的折中主义流派史(第六卷)。
读《古希腊哲学史》任何一卷,你都会觉得自己是在与一位本领域的资深专家交流。策勒对这一断代史各个领域都表现出研究的精深,无论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他的观点都是专家级别的,绝非泛泛而谈,有些观点甚至在今天都支配着我们对古希腊哲学的理解。更为难得的是,他在正文中用优美流畅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而把相关的考据和争议都在详尽的注释中展示了出来,以至于有时候大半页或一整页都是注释。因此这套书既适合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也为古希腊哲学专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思想资源。
二
下面让我们概略地了解一下各卷的精华,对第四卷和第二卷的介绍放在后面。
第一卷,如我们上文所述,提出了影响至深的“前苏格拉底哲学”这一分期概念,并肯定了他们所处理的主题是自然。进一步,他把这一时期的哲学也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和埃利亚学派是第一个阶段,赫拉克利特至阿那克萨戈拉的哲学家是第二个阶段,智者学派是第三个阶段。在对每位前苏格拉底哲学家哲学思想的论述中,都表现出一分史料一分判断的精神。比如他对泰勒斯思想的论述中,并没有简单地宣称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命题——水是万物的本原,而是在研究了多位学者的记载和讨论之后,得出一个结论:“所有我们知道的,实际上可以被还原为这样一个命题,即水是质料,万物由它生成并由它构成。决定他提出这个理论的原因,现在只能被揣测。”在对其他哲人思想的讨论中,这样平实而中肯的表述比比皆是,绝不随意拔高前贤,也绝不忽视每位哲人思想的闪光点和历史贡献。
在第三卷对柏拉图哲学的论述中,策勒并没有如我们现在所习惯的按对话录篇目展开讨论,相反,他按辩证法或理念论、自然哲学、伦理学和政治学、宗教观和艺术观等某种体系重构的方式进行了讨论,注重概念思辨。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通行的哲学史中,很少讨论柏拉图的物理学,但策勒显然不同意这样的做法。他专列三章讨论“物理学”,分别专注于“现象世界的一般原理”“宇宙体系及其构成部分”“人类”,讨论了质料/物质、元素、身心关系,为亚里士多德对这些问题的更系统讨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充分体现了他说的二人哲学的“花与果”的关系。
第五卷研究了希腊化哲学的三大流派,尤其着墨于斯多亚学派。他把三大流派放入古希腊哲学高峰回落的逻辑总体视野中考察它们的产生和发展,坚持“实践优于理论”的原则,详细考察了希腊化哲学在思辨兴趣丧失的理论意趣中,对一种完全隔绝于世界的、以纯粹主观自我为核心的伦理学的系统建构。
第六卷在扎实的史料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世纪的古代哲学的折衷主义传统,包括伊壁鸠鲁、斯多亚、学园以及漫步学派等,指出他们每一学派都有自己的立场,在态度上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
三
我们在前文没有提及第四卷,因为该卷所讨论的亚里士多德哲学及漫步学派恰是笔者的研究领域,想要多说一点。在该卷中,策勒用整体论的眼光来看待亚里士多德哲学,并把后者的哲学立场概括为先验思辨和经验观察两种倾向的折中,与单纯先验思辨的柏拉图哲学相对,而且在他看来折中的结果以失败告终,并认为其体系中充满了矛盾。事实上,他所强调的亚里士多德体系是折中的体系,还有形式是普遍的,质料个别化原则,以及坚持认为四元素有共同基质即原始质料的看法,塑造了对亚里士多德哲学注释的著名的传统。这些解释在当代或有争议,然而,一些思想有争议绝不意味着他在这一领域缺少洞见,事实上,由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特殊性,任何一位研究专家的观点都会有反对者,甚至可以说,亚里士多德哲学的研究史就是争议不断的历史。
作为一名资深的亚里士多德研究专家,策勒深入到亚里士多德全集的各个具体文本,研究他认为重要的每一个话题,并提出极富启发的看法。在某些问题上,他的经常超过半页的注释往往比他的正文更能激发我们的思考。笔者近来正在思考亚里士多德的感知、理性认识和努斯的关系问题,惊喜地发现策勒对这个问题也有深入的研究,虽然在细节上笔者可能会有保留意见。但是,这不正是研究者之间的对话吗?有共识,同时有争议。
他对漫步学派的定位和分析也精准老到,认为他们重点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更为重视经验观察,这一点也是笔者甚为认同的。因此,对于笔者这样深耕亚里士多德哲学及漫步学派近20年的研究者而言,策勒对他们思想的论述依然是要十分重视并需要深入思考的,他本人依然是最理想的对话者。
四
第二卷是笔者最为喜欢、收获最多、与作者观点最为一致的一卷。该卷以古希腊哲学史上一群非常智慧灵动的哲人为主角,读来如故事书般引人入胜。该卷不仅生动刻画了苏格拉底本人的形象及其哲学,三个小苏格拉底学派哲人的形象也栩栩如生,充分展示了苏格拉底时代哲学与哲人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特点。
在这一卷中,策勒从古希腊悲剧、喜剧、历史等丰富的文化背景出发,为我们展现了苏格拉底哲学在公元前五世纪希腊社会波澜壮阔的理智运动中出现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更以细腻、详尽而深刻的笔触,详细而全面地介绍了苏格拉底哲学、生平与相关争议,阐释了这位哲学史上述而不作的伟人为希腊哲学所做出的主要贡献,同时也生动地还原了三个不完美的继承者——史称小苏格拉底学派的麦加拉学派、犬儒学派和居勒尼学派。可以说,这一卷为我们展示了所有可能与苏格拉底有关的一切。
包括两章内容的第一部分,不仅是第二卷的导论,实际上也是第三、四卷的导论。在第一章,策勒极富洞见地对公元前五世纪希腊人的理智和哲学进展给出了自己的诊断——希腊人的理智生活到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或者完全放弃哲学,或者寻找一个全新的基础进行彻底变革。他简洁而深刻地分析了悲剧诗人、喜剧诗人、历史学家等人的理智思想,展示了苏格拉底哲学出现的时代背景和必然性,凸显了苏格拉底作为时代之子的地位。
在第二章,策勒提纲挈领地肯定了苏格拉底的两大历史功绩——里程碑式的哲学转向的关键作用,和为希腊概念哲学的奠基作用。所谓哲学转向的关键作用,是指从他开始,哲学研究由自然哲学转向科学的伦理学,用指称自然哲学的“前苏格拉底哲学”这一概念区分苏格拉底哲学之前和之后的哲学;所谓奠基作用,是因为苏格拉底对概念知识的理论和辩证法的追求,在理论和方法上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后世对希腊哲学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显示了独到的史家眼光。
书的第二部分,也是这一卷的核心部分,策勒用八章内容集中介绍了苏格拉底的生平、性格、哲学方法和哲学主题,他与智者的关系,他的死亡,以及柏拉图和色诺芬对苏格拉底哲学研究的贡献,全方位地为我们呈现了苏格拉底的历史形象。在第三、四章,策勒生动地描述了苏格拉底个性的独特,与雅典文化表面上的格格不入和孤独,尤其讨论了他著名的灵机。在研究苏格拉底思想的基本依据问题上,与当代学者更重视柏拉图而相对忽视色诺芬的情况相反,策勒认为我们必须把色诺芬和柏拉图看作研究苏格拉底的同等重要的权威,当然他也承认只有柏拉图认识到苏格拉底哲学的精髓。第六章讨论苏格拉底的哲学方法,指出苏格拉底的特殊之处在于从公共意见中发展出概念,并为追求普遍概念而发展出一种后来被称为辩证法的、有三个步骤的方法,在方法论上指向了本质和定义,决定性地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指明了未来的哲学方向。
在苏格拉底哲学中,有一个核心主题——伦理学,第七章就集中讨论这一哲学主题。这一章所出现的话题,如所有的德性都是知识,无人有意作恶,正确的知识和正确的行为完全一致,善,有用等,都是我们所熟悉的话题。在第八章,策勒提出与当代的认识相左的看法——苏格拉底认为研究世界和自然是愚蠢行为的说法,并不可信。在策勒看来,苏格拉底一直关注目的论的自然研究,希望有所洞察,只是他更为强调对人有用的方面。在他这里,自然科学和神学是伦理学的补充性学科。苏格拉底与智者的关系,也是哲学史上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话题。人们曾经认为他们之间是善与恶、真与假的对立,而一些哲学史家如黑格尔、格罗特这些人认为苏格拉底就是智者。策勒认为这样相反的两个观点都比较极端。在他看来,苏格拉底与智者有相同的一面,然而,智者所缺乏的正是苏格拉底哲学伟大的根基。最后,在“苏格拉底之死”这一章,策勒重点讨论了死刑的原因和定罪是否正义的各种不同意见,并最终对他指控的根本原因给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书的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三个苏格拉底学派。我们知道,由于苏格拉底思想的丰富和追随者的众多,除了柏拉图这一最为正统、影响最为深远的学派,还有以色诺芬与埃斯基涅为代表的苏格拉底大众哲学,以及另外三个从不同方面继承和发展了苏格拉底思想的学派——麦加拉学派、犬儒学派和居勒尼学派。策勒简单介绍了苏格拉底的大众哲学之后,主要讨论了三个小苏格拉底学派。这些学派都是把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和其他的哲学思想相结合而形成的,虽然它们都自认是前者最正统的继承者。它们在哲学史上都曾有不小的影响,但由于各自理论的偏颇,在若干年之后,都不可避免地衰落了,或者以不同的面孔为后世的哲学流派所吸收。在这一部分,策勒引用了极为丰富的史料为我们还原了三个学派的大致面貌,生动地刻画了其代表人物如斯提尔波、第欧根尼和阿里斯底波等人的形象,展示了这些可爱的古代哲人把生活与哲学统一起来的美好场景。
策勒的《古希腊哲学史》虽然是约一个半世纪以前出版的,但书中所表达的思想仍然保有旺盛的生命力。整套书视野宽阔,规模宏大,资料翔实,论证深刻,气势磅礴地给我们呈现了古希腊哲学发生、发展、高峰、衰落、沉寂的全过程,是现代西方学术成果的一个典范,也是古希腊研究的一个卓越成果。相信中译本的出版,会惠及更多的学人,从而促进古希腊哲学研究在国内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吕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