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登上新高峰
——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拉丁美洲历史上的不平等和社会变革”学术研讨会召开
2022-11-15
11月5—6日,由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和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南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拉丁美洲历史上的不平等与社会变革”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数十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八十余名专家学者以线上形式出席此次会议。大会开幕式由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王文仙研究员主持。
开幕式 主办方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刘健研究员表示,拉丁美洲史研究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也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在党的二十大刚刚闭幕、全国掀起学习二十大报告、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的浪潮的背景下,她希望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能够发挥学科优势,提出新课题、新方法、新理论和新观点。她高度肯定了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老一届理事会各位成员的工作成绩,希望新一届理事会能够引领研究会走向新的高峰。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刘健研究员致辞
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任杨栋梁教授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南开大学的拉美史研究传统以及南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的成长历史。杨栋梁表示,党的二十大对当前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我国的发展进入了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时期。在中国崛起的大环境下,中国与拉美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加强,因此对拉美史的深入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他期待此次学术研讨会能够围绕着“拉丁美洲历史上的不平等和社会变革”这一重大问题展开讨论,在繁荣学术、深化研究的同时,总结出对中国现代化有益的经验教训。
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任杨栋梁教授致辞
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理事长、南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韩琦教授首先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分析了拉美不平等的历史根源。拉美的不平等现象是造成拉美现代化滞后的重要原因。解决不平等问题事关拉美现代化的成败。进入21世纪后,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崛起为拉美国家解决收入的不平等和贫困的难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研究拉美历史上的社会变革、拉美现代化道路及其历史经验等问题,不仅能够促进中国对拉美史的深入研究,还有助于增加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深刻理解。
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理事长、南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韩琦教授致辞
本次学术研讨会以大会主旨报告、分组论坛讨论、总结发言等多种形式展开。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秘书长、南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董国辉教授主持了六个大会主旨报告的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徐世澄研究员做了题为“当代拉美的社会运动及其特点”的报告。徐世澄认为,近年来拉美社会不平等、贫富差异的扩大是拉美社会运动高涨的主要原因,而社会运动的主要诉求就是进行社会变革。上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当代拉美政治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之一是社会运动蓬勃发展。他分别介绍了当代拉美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印第安人运动、学生运动、妇女运动、形形色色的新社会运动以及世界社会论坛。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徐世澄研究员发言
中国拉丁美洲学会会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王晓德教授以“关于美洲史研究的一些体会”为题做了主旨报告。王晓德从启蒙运动时期欧洲人对美洲“他者”形象的构建出发,认为欧洲人不是在“认知”美洲,而是“创造”美洲。启蒙运动后,科学研究范式逐渐取代了神学成为主导思维方式,但这种转化不会改变欧洲精英以“我”为中心看待异域的观念。“美洲退化论”树立起与文明欧洲对立的野蛮“他者”形象,从而凸显欧洲的“优越”。这一理论到了18世纪末期开始走向衰落,然而“余音”却难以消逝。
中国拉丁美洲学会会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王晓德教授发言
上海大学拉美研究中心主任、特聘教授江时学以“如何分析拉美经济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为题,介绍了几种能够用于分析拉美经济不平等的理论或研究方法,并分别加以评价,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库兹涅茨曲线、帕克的“边缘化理论”、亚当的“公平理论”、拉美经委会的“社会凝聚力理论”、皮凯蒂的r>g理论、市场规模理论、发展模式决定论、地理因素决定论、教育决定论。江时学认为没有一种理论能够全面而深刻地找到拉美不公正的原因,只有使用多种理论,从多角度多视角出发才能事半功倍。
上海大学拉美研究中心主任、特聘教授江时学的报告封面
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袁东振研究员做了题为“拉美国家的不平等与国家治理能力”的主旨报告,他认为拉美国家不平等具有结构性、波及范围广、顽固性等几个特点。国家治理能力是观察拉美不平等问题的重要视角。一方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是消除不平等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另一方面,由于不平等的存在加大了治理难度,削弱了国家治理能力,因此消除不平等也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袁东振研究员作报告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夏立安教授作了题为“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民法典评价的历史与理性之维——基于对 《智利民法典》的解读”的报告。一方面他将《智利民法典》纳入了政治与学术、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历史主义之维,另一方面将其纳入民族性与世界性、自由性与保守性的理性主义之维,强调历史研究需要强化理性主义的面相,认为《智利民法典》是 19 世纪中期反殖民主义时代的代表,也是社会去激进化的一种表现。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夏立安教授作报告
韩琦做了题为“墨西哥尤卡坦社会主义运动及其发生的原因(1917-1924) ”的主旨报告。1917-1924年,墨西哥尤卡坦发生了社会主义运动,运动所建立的政权被宣布为“拉美的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其领导人费利佩·卡里略被称为“墨西哥社会主义最伟大的推动者”。韩琦教授在介绍运动过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这场运动的产生原因和重要影响。最后他谈到,正是墨西哥人类学博物馆的展板说明和墨西哥国民宫的壁画激发了他的问题意识,因此,他强调“行万里路”的重要性,鼓励研究拉美史或拉美问题的青年学者,一定要争取机会到拉美国家进行考察和体验。
在随后的分组论坛讨论环节,根据本次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拉丁美洲历史上的不平等和社会变革”,下设四个分论坛,围绕“拉美国际关系的历史与现实”“拉美历史上的不平等”“拉美历史上的社会变革”以及“拉美历史与文化”等问题展开,分别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高程研究员,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副理事长李巨轸副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李紫莹教授、湖北大学巴西研究中心主任程晶副教授主持。与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这些议题展开充分讨论,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