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第十三届中国拉美研究青年论坛暨“拉美国际关系的历史与现实”学术研讨会召开

2023-10-07

  为庆祝南开大学历史学科百年华诞,弘扬南开史学精神,9月15日至17日,第十三届中国拉美研究青年论坛暨“拉美国际关系的历史与现实”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中国拉丁美洲学会和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联合主办,南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山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安徽大学等18所高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研究机构的60多位知名学者和青年才俊参与了本次学术论坛。

  9月16日上午,论坛在历史学院海宗轩正式开幕,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秘书长王文仙主持开幕式。南开大学杰出教授、历史学院院长余新忠,中国拉丁美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柴瑜和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理事长、南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董国辉先后致开幕辞。余新忠代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致辞,他对各位参会代表的到来表示感谢,之后回顾了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从创系到建院的百年发展历程,指出拉丁美洲史研究是南开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史一流学科的重要特色之一,鼓励南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与拉美学界各位学者携手进步、再创辉煌,最后希望各位青年学者与研究生都能在本次论坛中有所收获与进步。

  柴瑜代表中国拉丁美洲学会致辞,她向各位与会代表分享了关于青年学者进行拉美研究的几点感受。首先,新时代的呼唤翻开了拉美研究的新篇章。第二,面临新形势,既要持续加深理解拉美,亦需不断探索区域国别研究的方向。第三,青年人朝气蓬勃,更要有勇气担当繁荣拉美研究的重任,要怀抱大局观、角色观和历史观踏入新征程。

  董国辉代表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研究会致辞,他与会议代表们一起回顾了中国拉美研究青年论坛从2000年创办以来的简要历史,强调青年论坛已成为国内拉美研究人才成长的重要学术平台,期待更多的青年人从事拉美历史与现实问题的学习和研究。

  开幕式结束后,本届青年论坛分成大会报告和分论坛研讨两个环节进行。董国辉主持大会报告环节。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韩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杨首国及中国人民大学新民书院副院长左希迎,分别作了以《玛雅文明的起源、国家和土地制度》《当前拉美形势研究中的五大热点问题》及《“决定性十年”的中美战略竞争》为题的大会报告。韩琦介绍了国内外学术界关于玛雅文明起源的三种不同观点,在此基础上对玛雅文明的起源、国家形态和土地制度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并鼓励青年人投身于拉美史基础问题的研究。杨首国主要就拉美地区面临的政治生态重塑、经济社会发展困境、新型安全问题、美拉关系和中拉关系等五大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分析。左希迎主要从美国对中国和世界的认知、驱动中美关系变化的根源、美国如何遏制和打压中国等方面,分析了“决定性十年”中美战略竞争关系问题。

  本届青年论坛共设四个分论坛,涵盖美拉关系史研究、中拉关系的历史和现实、拉美国际关系史其他问题、拉美历史与现实问题研究四大主题。分论坛一由北京外国语大学西葡语学院副院长李紫莹主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南合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严谨评议,参会代表围绕美国对外战略、美国对拉政策、劳工规则等问题,在美拉视角的交织中就美拉关系的历史与现实展开热烈的讨论,激发思想的碰撞。分论坛二由中国拉美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王翠文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研究员郑猛评议,围绕中国与墨西哥、巴西、萨尔瓦多、古巴等国的互动议题展开,既有双方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的互动,也有对中拉相互认知的探讨。分论坛三由中国拉美史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杜娟,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研究员方旭飞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研究员孙洪波评议,讨论主题涉及移民史、经济史、革命史以及双边与多边关系,既有历史分析也有理论探讨,尤其关注到日本与拉美的关系。分论坛四由中国拉美史研究会副秘书长、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潘芳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研究员谭道明评议,主要围绕政教关系、原住民、医疗卫生史、环境史等问题展开讨论,范围既包括阿根廷、秘鲁、墨西哥等拉美大国,也关注多米尼加等拉美小国。本届论坛还有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社会学等其它学科领域的学者参会,充分体现了本论坛高水平、跨学科交流以及理论与史实紧密结合的特点。

  9月17日上午,分论坛讨论结束后,本届论坛闭幕式在历史学院天挺阁举行。董国辉主持闭幕式。各分论坛评议人分别对评议与讨论情况进行总结汇报。小组汇报完毕后,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秘书长王文仙进行大会总结,指出本届论坛报告主题广博、视角多元、思维碰撞活跃,对拉丁美洲研究的未来发展表达了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