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英国史研究高端论坛在天津举行

2021-06-29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 欧洲文明研究院 网站)  

             

  由中国英国史研究会和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联合主办的“英国史研究高端论坛暨中国英国史研究会理事会”,2021619日在天津举行。此次会议汇聚了国内众多英国史研究名家,与会专家做了精彩的学术演讲。      

  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高岱教授,天津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欧洲文明研究院侯建新院长在开幕式上先后致辞。高岱教授强调,面对国际环境变化和疫情威胁的新形势,学会应该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宣传好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外学术交流。侯建新教授首先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感谢,指出中国的世界史研究仍处于弱势地位,英国史在世界史研究中十分重要,世界史研究面对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坚持做学术,能做一点是一点,为国为民做出贡献。 

  

  在学术论坛上,高岱教授探讨了二战后英美学术界有关帝国主义理论的研究进展。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继费伊的“有形帝国”和“无形帝国”论,普罗维什、沃勒斯坦等人的依附论后,加拉赫和罗宾逊提出了合作理论,他们认为帝国主义是宗主国外部因素和殖民地国家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二者之间建立了一个“合作体系”,但该理论忽略了殖民地和宗主国之间从一开始就不平等这一事实,反映了许多西方学者在殖民主义研究中存在片面性。这也启示第三世界的学者对西方学者的观点不能盲从。南京大学陈晓律教授讨论了二战后的英国移民问题,指出二战结束后,英国最初移民政策宽松,但随着很多有色人种进入英国及种族歧视问题的出现,移民政策逐渐收紧,且对英国本土国民在海外的后代进入英国作了更为严格的限制,结果英国人的自我认同出现问题,开始追问到底谁是真正的英国人。天津师大刘景华教授将英格兰经济板块化的演变划分为四阶段。中世纪英格兰的东南区域相对先进、西北区域比较落后;1617世纪英格兰形成了准一体化的国内市场和民族经济体系,但偏倚于朝向伦敦这个核心;工业革命后英格兰形成西北工业区和东南伦敦的发达两极,南北经济基本平衡;20世纪末年起受全球化影响,西北工业区出现产业空心化、经济下降,从而支持脱欧,甚至闹独立。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理论所张顺洪研究员在发言中评估了英国共产党的地位和作用,认为该党虽然规模小但是理论水平高。他还将其与其他西方国家的共产党做了对比。      

  北京师范大学郭家宏教授梳理了英国新济贫法体制下贫民医疗救济体制的建立过程,指出《新济贫法》颁布后,穷人可以去慈善医院和济贫院医院看病,19世纪后济贫院条件变好规模变大,一战时由于济贫院医院被征用,条件进一步改善,为免费医疗奠定了基础,到二战时,发展为公立医院。南京大学刘成教授介绍了国外对英国工党的研究成果,认为需要对工党做更深入的研究,他目前承担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就是专注于这一主题。北京大学黄春高教授关注英国史研究的史料建设,讨论了对历史研究十分重要的史料及其运用问题,指出了史料汇编的优点和缺点,对教学和研究中如何运用史料包括中文材料提出了建议,希望能组织进行系统的史料建设工作。清华大学梅雪芹教授探讨了百年来英国环境治理方略变革及其意义。她从近期云南大象北迁新闻入题,认为大象正是一个讲好中国故事的机会;要对工业革命进行反思,重视西方福利国家建设中环境治理的问题。南京师范大学姜守明教授提出宗教改革有神学支点,认为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理论突破了犹太教禁锢,使得基督教从民族宗教得以走向世界,并且由早期宗教重视外在形式转变为重视内在信仰,是对中世纪宗教形式的改变,英国的宗教改革也受到一定影响。陕西师范大学李秉忠教授考察了转型时期奥斯曼土耳其和英帝国在中东的角力及其遗产,认为英帝国史研究中应重视中东,指出英国对君士坦丁堡的态度影响了对土耳其的态度。他还指出土耳其本是亚洲伊斯兰国家,但由于进行了西化改革,反而使得自身身份认同出现问题。上海大学柴彬教授探讨了英国近代早期的戏剧政治问题,讨论近代早期英国剧院、王室与清教徒间的关系,认为早期教会对戏剧的形式和内容有很大影响,中世纪以来戏剧逐步世俗化,都铎时期戏剧完成了世俗化、专业化、制度化的转型。宗教改革时期,由于加尔文限制娱乐,使得新教敌视戏剧,戏剧与剧院成为王权和清教徒博弈的舞台。上海师范大学梁民愫教授指出,英国共产党在英国历史和社会中的影响较小,但是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是在新左派运动中兴起的,突出了新史学的追求,同时组织相对完善,有自己的专门机构,在欧美史学界影响很大。      

  与会者还进行了自由讨论,认为国内世界史研究势头正旺,但是要根据我国国情选择研究重点,不应盲目追求学术潮流和热点,要使自己的研究为国为民服务。世界史同仁要共同努力,抓住和巩固学术发展阵地。  

    

  (赵思安、唐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