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刘成: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促我成长

2022-02-23

  2020年是中国英国史研究会成立四十周年。我从开始学习英国史起,就与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有了联系。1999年3月,我考入南京大学世界史专业,师从钱乘旦教授攻读英国史博士学位。入学不久,研究会在辽宁大学召开年会,钱老师嘱咐我参加会议,并为南京大学所有参会人员购买卧铺火车票(当时卧铺票很难买)。我那时还是个英国史门外汉,第一次见到诸多著名英国史专家学者,在一起开会交谈,既兴奋又紧张。会上,我全神贯注地听,也听不太懂,心里暗暗着急。我在会上也发了言,感觉自己简直“不会说话”,羞愧之心难以言表。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参加英国史学术会议。如果说一种职业需要有一个共同体或“圈子”,人在其中才能产生身份认同感,那么我的英国史学术生涯就是从参加这次会议开始的。研究会就是中国英国史研究同仁的学术共同体,参加了研究会也就成为了英国史学术圈里的一分子。

  也是在这次会议上,我见到了参会的《世界历史》编辑部的编辑,虽然没能与编辑老师说上一句话,但激发了我也要发表好论文的热情,减少了心理上“高处不胜寒”的距离感。博士二年级的时候,我将博士论文第一章修改后寄给了编辑部,一周后就收到张丽老师发来的用稿通知,嘱我按照《世界历史》的注释规范作出调整,但没有要求我对论文的正文部分作修改。这是源于我博士论文的第一篇被录用论文,而且是刊发在专业权威期刊上,对我这个“半路出家”的英国史初学者而言,可谓意义非凡,自信心一下子增强很多。很大程度上,这篇论文的发表归因于这次年会,在这次会议上,也就是我英国史学术生涯起步之际,我知道了什么是好的学术研究,什么是好的专业刊物;知道了要将学术研究作为志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要像会上见到的老师们一样的专业,就要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好文章。在此之前,我曾长期在警察部门工作,远离学术圈,对这些学术常识似懂非懂。

  在这次年会后,我就成了研究会的非正式秘书。当时研究会秘书处设在南京大学,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一直到钱老师去北京大学工作,约7年时间,研究会中诸如年检、财务等秘书处的“跑腿”工作,基本上是我做的。对钱老师交办的有关研究会的事务性工作,我都认认真真去做,从来没有出过差错。有一年民政部颁发新规定,学术社团必须有独立的银行账户,否则就是违规。办理社团账户先要到中国人民银行备案审批,然后再去某个专业银行办理账户。当时的法人代表王章辉老师在北京,有关资料需要从北京寄过来,银行服务也没有今天这样周到便捷,前前后后花费了很多时间。账户办理好后,研究会有了自己的现金支票和发票,只是到账户注销为止也从未开出一张。对于我们这样的研究会,独立账户的意义不大,但我一直小心保管这些财务票据,包括研究会的公章,生怕丢失。后来秘书处移到北京,需要在北京新开账户,有关材料反过来需要我从南京提供。做这份研究会的兼职工作,无名无利,读博士压力大,说实话自己也不想做。可因为是导师交办的任务,就必须无条件做好,心中也从无怨言。后来我也会跟我的研究生说,做这些“杂事”是要占用一些时间,但做事能力也有助于做好学问,一个做事能力强的人,其研究能力一般也强。我在博士生期间做了很多这些琐碎事情,积累了经验,后来我在负责学术会议筹办、国际合作项目财务、国内外组织机构合作、学术总结报表等各类学术杂事时,处理起来总是游刃有余,并形成了一个习惯,经过我手的就不能出错。最近陈晓律老师还公开表扬我说,刘成做事认真,这么多年没有“掉过链子”。因为这段“浸入式”工作经历,我对研究会也就注入了更多的感情,从内心深处希望研究会越办越好。

  还有一次研究会年会也令我难忘,那是2001年夏在张家界举办的年会。当时钱老师在美国,让我参会并帮助做些会务工作。这是我第二次参加研究会的年会,此时我的博士论文已经定稿,即将答辩,所有章节都分别投寄到有关史学期刊待发表。为此,我综合了博士论文各章内容,提炼出一个主题,写出了一篇参会论文提交年会。此时,我在英国史积累上已经有了较大进步,心里没有了第一次参会时的慌张。没想到的是,在年会开会的前一天晚上,阎照祥老师敲开我的房门跟我说,让我第二天上午作大会主题发言。于是,我一下子又紧张起来,赶忙按照规定的20分钟发言时间压缩论文,并且从头到尾读了好多遍,控制语速,把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那天晚上我没有睡好,心里反复想着第二天的主题发言。第二天发言时,心里很紧张,只是按照文字稿念了一遍,也不敢看台下的参会老师。阎老师是主持人,他和我两个人坐在主席台上,在我读完论文后,阎老师看了下表说,正好20分钟。我对自己的发言很不满意,但这毕竟是自己第一次作英国史大会主题发言,还是有点美滋滋的。因为我在大会上宣读了论文,引起了《历史教学》参会编辑的注意,主动向我索稿,并被安排在当期的首篇刊发,钱老师为此表扬我说,不错,“头版头条”。时隔二十年,我跟阎老师提及此事,阎老师说已经记不得了,但我永远不会忘记这次年会的发言,不会忘记阎老师对晚辈的提携。之后,我对参加学术会议的重要性有了更直接的认知,在学术会议上发言也不再紧张了。

  我加入研究会二十二年,成为英国史教授也有十年了,学术上取得了一点成绩。我的进步离不开研究会师友的提携和帮助,研究会促进了我的学术成长。研究会成立至今四十年,几代学人为这个学术共同体的发展尽心尽力,中国的英国史研究不断进步,在国内外学界具有很高的美誉度。作为研究会的一员,感到光荣,也有压力。

  衷心祝愿中国英国史研究家园花繁叶茂!

  (刘成,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英国与英联邦国家研究所所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学教席主持人,中国英国史研究会理事)

 

(首发,中国英国史研究会和中国世界史研究网联合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