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所邀请刘欣如教授作丝绸之路历史系列讲座第五讲
2022-05-18
2022年4月13日上午,由美国新泽西学院历史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华文明与世界古文明比较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刘欣如主讲的“丝绸之路历史”系列讲座第五讲在线上举行,本讲主题为“罗马市场”。本系列讲座由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华文明与世界古文明比较研究中心、世界历史研究所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一带一路”史研究室共同主办。
首先,刘教授通过展示犍陀罗地区的一幅浮雕对第四讲中贵霜时期佛不设像原则的打破进行了补充说明,解释了通过舞台、戏剧表演,佛从一个讲道导师变成神的过程。之后,刘教授介绍了地中海地区和中国彼此的交往认知过程,并从地中海的角度分析了当地对东方奢侈品的需求。
在中国丝绸到达以前,地中海周边一直有着频繁的贸易活动,这种贸易最主要是香料贸易。以获得来自阿拉伯半岛的乳香没药为开端,希腊罗马世界通过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获知通往印度的商路和来自中国的丝绸。在罗马时期,帝国东部的希腊语言地区是其向东贸易的基地,埃及商人则通过红海到达印度西海岸获取丝绸,此外还可经沙漠商栈城市通过波斯地区得到中亚的供应。总体来说,亚历山大建立的希腊化国家是地中海地区沟通东方的基础。
亚历山大东征后留下了许多军事基地,均称亚历山大里亚(Alexanderia)。他死后,庞大的帝国很快分裂,但诸多的希腊化国家将地中海和东亚联系起来。中国历史上对罗马的认识也是从希腊化国家开始的,中文文献对亚历山大里亚的一个重要译名就是黎轩,《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中都有提及。
再看罗马帝国向东扩张的过程:首先从意大利半岛逐步扩张到小亚细亚,再到埃及尼罗河流域和阿拉伯半岛北部。中国史书称罗马帝国为大秦。《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大秦,一名黎犍”,而印度人则用称呼希腊人的词Yavana称呼罗马。希腊人和罗马人形貌、语言都很类似,印度人并不刻意区分二者,但中国不同。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米南王问经》(MilindaPunha)中提到“dialogue between Menander the king and Nagasena, a buddhist sage, took place before Alesanda”。因为米南王的王国首府位于Sagala城,因此,这里的Alesanda很可能是指位于今阿富汗的一个希腊化城市。在《米南王问经》的中译版《那先比丘经》中,米南王自称“本生大秦国,国名阿荔散。去是二千由旬,合八万里”,这里的阿荔散很可能是尼罗河口的亚历山大里亚。因此,公元3世纪以后中国人对亚历山大里亚和大秦的认识就是指远方的罗马。中国人对罗马认识是通过希腊化国家逐步形成的。
贵霜帝国是罗马帝国和中国联系的另一个中间站。通过贸易风(monsoon),罗马帝国埃及行省的商人能够从尼罗河口的亚历山大里亚港经红海到阿拉伯海,再到印度河口和印度西海岸港口,与贵霜帝国直接交往。《红海周航记》(PeriplusMarisErythraei)就对这一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贸易风即印度洋季风,埃及商旅掌握贸易风知识后,通过红海与印度和贵霜王朝建立了稳定的联系。阿富汗贝格拉姆遗址(Begram)出土遗存上有亚历山大里亚港的灯塔和船只形象,贝格拉姆即贵霜的夏都卡比萨(Kapisa),说明其与亚历山大里亚港的确有着直接联系。
刘教授介绍了罗马市场。关于罗马市场的研究多局限于老普林尼的《自然史》和《红海周航记》。近年来,BeritHildebrandt对罗马丝绸市场的供应、需求、价格等做了更加深入广泛的研究。他认为罗马帝国的丝绸批发、零售和消费是一个很大的网络,延伸到帝国前沿的商栈帕尔米拉(Palmyra),不同语言文化的社会集团参与其中。
对于罗马市场需要的丝绸类型,还可以有进一步研究。普林尼(Pliny the Elder)在《自然史》中曾提到一种半透明罗纱;在罗马艺术品中的确有表现身着半透明服饰的妇女;匈奴墓出土的西汉朱红菱纹罗可能代表来自中国的极薄罗纱。中国楼兰发现的罗马风格毛织品说明罗马的纺织品也来到了中国。《魏略》称大秦纺织品原料为水羊毛、木皮和野蚕丝,织物“其色又鲜海东诸国也”,“又常利得中国丝,解以为胡绫,故数与安息诸国交市于海中”,即罗马也发展出了丝织业,但没有蚕丝原料,只能将中国丝织品拆开来制作自己的纺织品,其生产工艺尚不清楚。这说明中国成品并不能完全满足其市场需求,他们需要自己生产,却苦于无蚕丝。尽管中国史籍对大秦和黎轩间关系的认识仍较模糊,但很多证据表明罗马的纺织品已经来到中国且为人熟知。
本次讲座中刘教授从物质文化交流的层面展示了东西方的认知过程,重点讲解了与中国有关的丝绸交易。来自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一带一路史研究室、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的研究人员、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参会人员与刘欣如教授就沿途国家对丝绸贸易的干预、地中海与中国贸易的中间环节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张璐 供稿, 何捷、张璐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