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世界史所邀请刘欣如教授作丝绸之路历史系列讲座第六讲

2022-05-18

  

  2022年4月20日上午,美国新泽西学院历史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华文明与世界古文明比较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刘欣如应邀通过线上作了题为“地中海东岸丝绸纺织工业”的讲座。本讲座“丝绸之路历史”系列讲座第六讲,由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华文明与世界古文明比较研究中心、世界历史研究所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一带一路”史研究室共同主办。 

  第五讲中刘教授对罗马帝国的丝绸市场进行了全面阐释,其织物生产和贸易均需通过地中海东岸各国完成。本讲刘教授着重介绍了地中海东岸的丝绸纺织工业基地贝鲁特(Beirut)和加沙(Gaza)、特权商品紫颜料生产基地推罗(Tyre),以及沙漠商栈城市佩特拉(Petra)和帕尔米拉(Palmyra)。 

  

  首先是丝绸纺织工业基地贝鲁特和加沙。据《魏略》记载:罗马织物“其色又鲜海东诸国也”“又常利得中国丝,解以为胡绫,故数与安息诸国交市于海中”,可知罗马帝国的丝绸贸易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沿海地区,亦即贝鲁特和加沙的丝纺织业。贝鲁特和加沙自古毛纺织业发达,是罗马帝国高级毛纺织品的来源地,尤其是紫色毛织品。这里的紫颜料则来源于推罗。 

  推罗是重要的紫颜料生产基地。因需要从大量东地中海海螺中提炼少量紫色原料,因此极为贵重。罗马贵族以穿戴紫色毛料制作的托加(Toga)作为上等人标志。这种紫颜料染织物效果佳、不褪色,丝纺织业出现后,很快应用到了丝织品上。东地中海沿岸城市在公元2-4世纪左右就已经用中国来的原料生产纺织品,供应罗马市场。 

  佩特拉则是丝纺织品运输中的重要商栈。佩特拉在希腊语中意为“石头”,是从死海通往红海和阿拉伯半岛南部的商道上的城市,从石山上开凿而成。这个商栈从牧羊人的休憩营地发展而来,其存续仰赖过往商旅,终于形成商人社会。当地居民称纳巴泰人(Nabataean),主要为罗马市场提供香料,也就是产于阿拉伯半岛南部的乳香、没药,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世纪是罗马经佩特拉贸易的高峰。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佩特拉石头城中还有一个相当规模的剧场,并且从装饰物来看的确发挥了戏剧表演功能。 

  

  再看另外一个重要商栈城市帕尔米拉,它是叙利亚沙漠中的大理石城,其中有一半面积为墓地,发掘出500余件纺织品及大量大理石浮雕,浮雕显示墓地主人来自不同民族和文化。帕尔米拉城中有规模宏伟的贝尔(Bel)神庙、剧场、集市(agora)、罗马式浴室等,也存在一些农业基地供给基本生存,但其存续同样很大程度依赖商贸。当地阿拉伯商人建立了巨大商业网,却仍受制于罗马市场和政治。帕尔米拉一个著名遗存即帕尔米拉税表,由罗马皇帝哈德良在公元137年制定,其中规定对进出罗马帝国的货物诸如纺织品、香料、宝石等征收的关税额度。数字为罗马数字,行文用希腊文和帕尔米拉文亦即阿拉米文书写。 

  幼发拉底河沿岸的泽乌玛(Zeugma)也是一个重要罗马城市遗址。泽乌玛,意为“双城”,是罗马帝国在东方的边境要塞。其中出土了一帧大型马赛克,展示了酒神狄奥尼索斯(Dionysus)的婚礼,表明酒神崇拜在罗马边境地区仍然发挥重要作用。从上述提到的佩特拉和帕尔米拉中的剧场来看,酒神节和戏剧作为希腊文化的标志在罗马时期仍然非常繁盛,有专门剧团在地中海东岸各罗马人区域表演。但希腊戏剧中表达的深刻哲理已经不适合罗马人和阿拉伯人了,因而出现了新的戏剧题材,更贴近生活。 

  随着商贸活动的发展,帕尔米拉集中了大量财富,领土也得到扩张。公元270—273年,其领土达到最高峰,向北占领了今土耳其大部,向南进入埃及尼罗河流域。最终帕尔米拉为罗马所灭,但其商贸活动仍然保留下来,成为罗马帝国的前沿城市。 

  总之,地中海东岸有大量罗马时期遗址,有纺织品工业中心,也有商栈城市、边塞城市。这组成了一个商业网,成为罗马向东方开展贸易活动的基地。罗马通过地中海东岸各城市获取各种奢侈品,如中国丝绸、印度棉花阿拉伯半岛的乳香没药等。 

  来自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一带一路史研究室、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的研究人员、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参会人员在讲座后提出酒神崇拜与贸易的关系问题可能不仅是文化的传播,还有交易的对等交换,刘欣如教授就地中海东岸城市的消亡及原因,钱币上希腊神像的影响力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张璐供稿,  何捷、张璐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