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大学历史系,2023年12月1日
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南京大学马俊亚教授学术报告会成功举办

2023-12-31

  11月28日上午8时30分,由安徽大学历史学院、安徽大学淮河流域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安徽大学95周年校庆讲座成功举办。此次讲座特邀南京大学马俊亚教授主讲,我院朱正业教授主持,讲座题目为“史学的起点与逻辑”。诸位教师和诸多学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首先,马俊亚教授从哲学角度引出本次讲座主题——历史学的起点是哲学,即认清自我,并强调了“常识”的重要性。随后,马老师以哲学的经典三连问,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学术研究,认为学历史首先要认清自己是谁,从作为底层的自己来看历史,也要明白现实对历史有启发作用,研究的历史同样要对现实有意义。总之,认清现实,理解现实,是研究历史的起点。

  其次,马俊亚教授发出何为“近代”之问?继而分析了自己对近代相关概念的理解,包括近代社会生产的发展是以机器工业为主导;劳动者脱离人身依附后,即为“自由得一无所有”;以及资产阶级和市场经济的关系等观点。

  接着,马俊亚教授就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阶级划分”、“阶级斗争”等观念进行了学术讨论,并提出新的认识。

  最后,马俊亚教授以历史学的终点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为结尾,首尾呼应,相得益彰。马老师以“现代化是什么”发问,并从马克思经典理论著作出发,论及现代化的主体、现代化的目标、现代化与农业思维等内容,认为现代化的主体是人,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无限发展的过程,只能无限接近这个目标。

  在交流互动环节,安徽大学历史学院陆发春教授认为马俊亚教授的讲座极具启发性,历史研究中“常识”的缺乏正是需要我们反思的。继而马老师就学生提出的古代重农抑商与马克思资本批判是否相似、如何看待和运用不同的“常识”、历史学的定义和学科架构与哲学的区别等问题,予之详细的回答。

  此次讲座,马俊亚教授从哲学高度出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新的历史解释体系,并以独具匠心的视角启发了我们要回归历史的常识和逻辑去思考问题。马老师的精彩讲座发人深省,令聆听此次讲座的师生受益匪浅。

  (通讯员:张礼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