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娟研究员作拉丁语“罗马化”进程中的地方性变体学术讲座
2024-01-02
2023年12月7日,世界历史研究所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胡玉娟研究员在中国历史研究院观通楼202会议室作题为拉丁语“罗马化”进程中的地方性变体的学术讲座,考察“罗马化”运动中意大利和行省地区出现的语言变异现象,分析各地区拉丁语变体的特点及其对拉丁语的影响。
拉丁语是古罗马国家的官方语言,属于印欧语系意大利语族的一支,原为拉提乌姆地区的方言。古代意大利半岛族群众多,语言复杂,既有印欧语,也有非印欧语,其中拉丁语-法利斯坎语、奥斯坎语-翁布里亚语是两支较大的亲属语支。公元前8世纪,字母文字传入意大利半岛。在腓尼基字母和希腊字母的影响下,产生了埃特鲁里亚字母表,并衍生出拉丁字母、法里斯坎字母、奥斯坎字母,等等。
公元前5世纪,罗马崛起,通过拉丁同盟战争、萨莫奈战争、皮洛士战争和布匿战争,到公元前1世纪逐渐统一意大利,在地中海建立了霸权。拉丁语作为罗马国家官方语言得到推广,成为罗马统治下各族群的第二语言。不过,罗马社会似乎存在一种“语言鄙视链”。西塞罗和昆体良认为,罗马城出生的人口音最纯正,语言最优美,而外地人和外邦人的语言听起来比较刺耳、粗俗,这就暗示罗马城以外可能存在着多种拉丁语变体,它们在语音、词汇和表达方式上与罗马拉丁语不同。
最早的拉丁语变体在公元前4-前2世纪意大利“罗马化”时期出现。拉提乌姆、沃尔西、法利斯坎、埃特鲁里亚、奥斯坎、翁布里亚等地区出土的铭文材料显示出拉丁语明显受到当地和临近方言的影响,在语音、语法、词汇和表达法等方面发生了变异,出现ae/ai变成e的单元音化、人名呼格化、借词、混合语等现象。公元1-2世纪行省“罗马化”时期,也产生了许多地区拉丁语变体。以高卢行省为例,高卢拉丁语往往元音i和e不分,辅音v和b不分,这类拼写“错误”在铭文中大量存在。这显然是偶然现象,很可能是高卢人自身发音习惯所导致的。高卢拉丁语中还存在大量高卢语借词、混合语和新造词,有的甚至传入意大利,进入拉丁语词汇表,甚至流传到古典晚期和中世纪,成为拉丁语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拉丁语言文字在古代罗马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象征作用:要成为罗马人,要跻身上流社会,不但要精通拉丁文学和读写技能,还要像罗马城里人一样,讲一口纯正的拉丁语。
讲座结束后,线上和线下的与会者进行了互动交流和讨论。本次讲座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古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比较研究中心、世界历史研究所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古代文明对话”系列讲座第六讲,由孙泓副研究员主持,与会者包括世界历史研究所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的科研人员及国内多所高校、科研机构的众多学者、学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刘天歌 供稿,胡玉娟 审校,李潇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