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所邀请北京外国语大学李慧副教授作拉丁语“自然”教学法的原理与实践的讲座
2024-01-02
2023年10月13日上午,应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华文明与世界古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比较研究中心、世界历史研究所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的邀请,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李慧在通观楼320会议室作题为拉丁语“自然”教学法的原理与实践的学术讲座,分析拉丁语学习者在学习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各种拉丁语教学法的原理和机制,介绍拉丁语“自然”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教材特色和教学实操技巧。
李慧认为,拉丁语学习者普遍感觉拉丁语很难,是因为没有建立正确的语言学习观念所导致的。“语言学习观念”是指学习者在外语学习领域中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拉丁语并非一门“死语言”,它仍具有旺盛生命力。作为口语的拉丁语演变为其他语言,而作为书面语的拉丁语则一直具有交际功能,大量用于听、说、写。要学习中世纪拉丁语、教会拉丁语必须从古典拉丁语开始。拉丁语词汇不算多,语法较为规则,不算难,完全可以采用现代语言的学习方法。纠正了拉丁语的学习观念之后,就要改变拉丁语的教学模式。完整的语言学习流程应包括输入与输出两个环节:听与读是输入环节,说与写是输出环节,但传统的拉丁语教学大多存在输出不足的问题。
目前主流的拉丁语教学法有三种:传统法或语法翻译法、阅读法和奥尔博格法或“自然”教学法。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受17世纪实证主义哲学影响,认为语言知识来自于对语言规则即标准语法的学习,对词法、句法及其逻辑进行科学、理性和透彻的分析。学习方式为:首先记忆语法规则,然后运用语法规则进行翻译练习。母语始终是拉丁语学习的参照系和课堂教学语言。语法翻译法的优点是学习内容严谨,知识点系统性强,学生易入门,教师易备课;缺点是仅限于“被动吸收能力”中“读”的能力训练,仅以培养“转换(翻译)”能力为目标,却放弃训练学习者听、说、写的能力,被公认为是效率较低的教学法。语法翻译法的经典教材是《韦洛克拉丁语教程》,但该教材在语法编排顺序方面有不太合理之处——常用的指示代词、关系代词、反身代词等使用频率较高的学习内容较后才出现。
拉丁语阅读教学法(reading method)从现代语言教学理论——“直接法”(direct method)和“自然法”(natural method)发展而来,主张用归纳法(inductive method),而不是推演法(deductive method)来获得语言知识,以阅读为中心,词汇和语法在阅读之后学习,强调将拉丁语与母语进行参照。拉丁语阅读教学法的经典教材以《剑桥拉丁语教程》和《牛津拉丁语教程》为代表,其特点是内容生动有趣,有连贯性的语境和古罗马历史知识介绍。阅读法课堂教学要求生动活跃,练习丰富多样,主张大声朗读课文,用对话、图片等形式来学习,不用长篇大论的叙述和表格。通过这种方法学习的初级阶段效果好,但由于语法学习比较零散,在中、高级阶段需要更强的逻辑思维时,效果较差。
丹麦古典语言教育家汉斯·亨宁·奥尔博格利用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拉丁语教学法,结合现代语言教学的直接法、自然法,发明了拉丁语“自然”教学法(nature method),又名奥尔博格法(Ørberg method),从而较好地弥补了传统拉丁语教学法的缺陷。这种教学法的特色是模仿自然的语言学习过程,通过阅读情节连贯的长篇故事,通过语境、同义词、生活常识、图片等方式,使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直接理解语法现象和生词;通过丰富的练习和归纳语法要点,搭建知识框架,循序渐进地达到流畅阅读原典的目标。
与传统的两种教学方法相比,“自然”教学法有许多优点:学习目标明确,培养流畅阅读原典能力;避免其他语言的中介和翻译,提高学习效率;归纳式语法学习,词汇按词频安排,滚动复现,避免枯燥背诵。但是,该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对教材内容十分熟悉,并能用拉丁语编写教案和口语表达。此外,自然教学法的教材和考试与其他教学法和通用拉丁语考试较难衔接,配套教学资源在国内仍然较难找到。
“自然”教学法采用奥尔博格编写的《拉丁语自释教程》(Lingua Latina Per Se Illustrata)及系列教材。在国外,有一些采用“自然”教学法的拉丁语学校,如意大利的“维真古典学院”(Accademia Vivarium Novum)、 “拉丁语学堂”(Schola Latina)、西班牙的“Caelum拉丁语暑期班”和荷兰的“Addisco暑期班”等。在国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先后引进出版了奥尔博格法教材《拉丁语综合教程1课本》、《拉丁语综合教程1学生用书》(李慧主编,外研社2019年)、《拉丁语综合教程2课本》(李慧主编,外研社2021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率先采用拉丁语“自然”教学法进行教学实践。
“自然”教学法的教学设计和流程尤其具有特殊性。以《拉丁语综合教程1》为例,该教材可按三个学期216学时安排教学;每单元的学习包括七个步骤:语音、初读、精读、初练、精练、语法、扩展;课堂教学设计包括:学生朗读、表演,教师纠正发音;纯拉丁语讲解,运用肢体动作、图片、问答等方式让学生“猜测”生词意思,理解语法,而非直接翻译;大量做练习,尤其注重输出型练习。
教师备课时应明确每节课的知识目标,充分熟悉课文、语法要点、拓展文化常识和历史知识;为了保证拉丁语讲解的准确性,可事先将解释性的拉丁语句子写出来,尽量运用学生容易理解词汇和表达法;声情并茂地朗读和讲解课文,运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诠释词汇,及时纠音学生的发音,尤其是重音。课堂互动形式丰富,最好每10-15分钟换一个形式,让学生的注意力一直保持集中,以轻松、开心的心情学习,根据课堂情况灵活地改变策略。禁止学生将句子的翻译写在空行,使学生习惯直接理解拉丁文,而不是通过翻译来理解。
总之,采用拉丁语“自然”教学法学习拉丁语首先要纠正语言学习观念,认识到可以用现代语言的学习方式学习拉丁语,坚持输入与输出并重原则,在语境中学习,使语言学习与个人生活相结合,建议使用经典、成体系的教材,同时可以参考不同种类的教材,始终把词汇学习放在首要位置,重视词组和词语的固定搭配学习。
讲座结束后,李慧老师与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的老师和线上的师友就古典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如课时不足、课本与原典衔接不畅、古典诗歌教学、课堂设计等问题。本次讲座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古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比较研究中心、世界历史研究所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新锐学者系列讲座第四讲,由胡玉娟研究员主持,来自世界历史研究所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及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和学生参会,并参与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大学 王诗琪 供稿、李慧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