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世界史所邀请刘源研究员作学术讲座

2024-05-14

   20231228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刘源研究员应邀来到世界历史研究所,作了题为“殷商古文字对传统汉语思维的重要影响”的讲座。本次讲座由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华文明与世界古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比较研究中心与世界历史研究所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联合主办,是2023年系列讲座第六讲。讲座线下线上同时进行,来自全国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学者和学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刘源研究员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殷代文字和语言的成熟性特征。殷商古文字的创制符合三书理论,即以形表义、借形记音、兼及音义。以形表义,体现了殷人对自然社会的关注,此类字形强调所记对象的突出特征;借形记音,指假借其他字来标记该字的读音,如人称代词我、女(汝),方位代词东、西、南、北,六十干支中的甲子、戊戌、辛丑等,都属此类;兼及音义,是通过在固定字符上加记音符号造字,如“鷄(鸡)”字,原作鸡形,在此基础上加记音符号“奚”,成为形声字。 

  殷代的语言已经发展成熟,并且直接影响了传统经籍撰述。《春秋》和《诗经》中均有多处表述与殷卜辞相近,或可对读。例如罗振玉藏大骨中工方亦侵我西鄙田”与《春秋·僖》 齐人侵我西鄙表述相同;纣王卜辞中“蠢(屯)人方”的“蠢”字意义可与《诗经·小雅》“蠢尔蛮荆,大邦为仇”对读。 

   

    

  刘源研究员从殷商古文字中的常用基本概念、独特思维以及附加笔画和部首反映的造字思维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殷代语言文字对传统汉语的深远影响。 

  殷商古文字中直接形成了汉语思维所用的基本概念。殷代古文字中的汉语思维常用基本概念包括方位、十进制数字、体积、时间、时刻、天气等,常用社会生活概念有人体器官、动物、家畜、经济活动、国家事务、鬼神、亲属称谓等。刘源研究员认为,这些概念奠定了汉语思维基础,离开这些基本概念,我们就无法顺畅地交流和思考。 

   

  殷商古文字中还产生了一些独特的思维或表达方式。以宾语前置为例,殷商卜辞中经常使用虚词“唯”强调或前置宾语,如“唯某人令”(=令某人)、“唯某人呼”(=呼某人),现代汉语仍然保留了这种思维方式,如“唯才是举”(=举才)、“唯命是从”(=从命)。否定句中也常出现宾语前置现象,现代汉语中的“诚不我欺”(=诚不欺我)、“时不我待”(=时不待我)等表达方式,均可追溯到殷商古文字。 

  殷商古文字中,通过附加笔画或部首创造的诸多新字,成为汉语常用字。殷人采用附加笔画的方式区分假借字和本字。比如“千”字,为了记音,假借了“人”,并在“人”的基础上加一横以示区分。另有一些字以附加部首的方式强调假借或引申义。“商”、“周”等字在殷商古文字中均有不加“口”部和加“口”部两种形式,前者为本字,后者则是为了强调通假。“京”字本义指高大的建筑,其字形也分有无“口”部两种情况,有“口”部是为了特别强调高大之意。这些字均成为汉语中的常用字。 

  最后,刘源研究员对本次讲座内容做了总结。殷代语言文字已经发展成熟,其中的常用概念和思维特点,形成并奠定了传统汉语思维的基本模式。研究古文字,进一步关注与重视其中蕴藏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统一性与创新性。 

  讲座结束后,刘源研究员与世界历史研究所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的各位老师就商周之后,口语和书面语的一致性问题、汉语言文字与其他几种原生文字的比较、AI技术的兴起对甲骨文识读的影响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世界史所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 李潇 供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