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所邀请北京师大吴愁做学术报告
2024-05-14
2023年9月15日下午,应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华文明与世界古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比较研究中心,世界历史研究所的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讲师吴愁在中国历史研究院观通楼320会议室做了题为《视角·理路·前瞻:德语与英语学界宗教改革研究七十年及其全球转向》的学术报告。此次报告是2023年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新锐学者系列讲座的第三讲,由世界历史研究所王超华副研究员主持,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吴愁老师首先由德语学界与英语学界是否等同这个问题为导入,指出我们无形中常以英语学界代称整个国际学界。但在宗教改革研究这个领域内,德语学界很早就形成了自身的研究传统与特色,英语学界无法真正涵盖全部的德语学界。两者在学术史的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交融,但始终是两条河流。
接下来,吴愁老师分别介绍了德语与英语学界的研究传统和特点。德语学界以“教派传统”为核心特点,“教会史”和“通史”两大方向并行;七十年代以来英语学界宗教改革史研究沿着社会史兴起、文化转向、长时段宗教改革三个主要脉络发展,并与德语学界相互影响、交融。综合说来,宗教改革研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历了社会转向、文化转向及全球转向三大主要转向。
吴愁老师将二战结束后的宗教改革研究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45—1960年战后初期宗教改革研究的变化及其国际化开端。这一时期的主要潮流是德语学界对“德意志特殊道路”的集体反思、兰克对宗教改革的经典分期--“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人文主义”研究以及宗教改革研究开始广泛“国际化”。
第二个时期为1960—1990年间,宗教改革研究进入繁盛期,其主题是宗教改革研究的“社会转向”及东西德对立的话语体系形成与发展。德国学者伯恩德·穆勒(Bernd Moeller)的《帝国城市与宗教改革》打开了宗教改革研究的社会史维度,英语学界的城市宗教改革研究随之被带动。城市宗教改革研究在广泛的讨论与参与中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德语学界与英语学界也在这一时期进行了深度的融合与互塑。这一时期另一个特点就是东西德的对立与两种话语体系。东德以农民战争和政治改革与早期资本主义解释体系为特点,形成独特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特色;东德和西德对立的话语体系,刺激了英美学界对于宗教改革史的多重吸纳与研究,促使了西方的通史学家将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的研究置于更加广泛领域,刺激了再洗礼派研究的繁盛。
1990年左右到21世纪初为其发展的第三个时期,即宗教改革研究的“文化转向”与“长时段宗教改革”的发展。“文化转向”的最重要的代表之一斯克里布纳(Robert W. Scribner)重申宗教作为宗教改革时期文化的核心,认为在宗教改革中,可以观察到宗教中所有复杂的人类表现形式。“文化转向”的核心贡献在于打开了文化史、人类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维度与方法,实现了跨学科的拓展;“长时段宗教改革”(Long Reformation)改变了传统的兰克主张的宗教改革的分期,将其扩展到从中世纪晚期到三十年战争结束,并且使宗教改革的“近代性倾向”得到充分讨论。由此引出了20世纪70年代末与80年代初期,莱因哈德(Wolfgang Reinhard)和席林(Heinz Schilling)提出教派化理论,他们认为宗教改革的主要遗产是教派的形成,此后,教会和政府运用宗教、社会和政治为工具,为向近代过渡作准备。戏剧化的是罗马天主教会的历史在“长期宗教改革”中找到了新的史学家园。在这一阶段,英语学界与德语学界再次深入交融,相互影响。
21世纪初至今,宗教改革研究在全球史的带动下,出现了明显的“全球转向”。由此,宗教改革从“欧洲叙事”转向“全球叙事”。宗教改革研究的“全球转向”挑战了向近代性转变的单线叙事,突破了欧洲自身向度,极大地拓展了新教的全球化叙事,汇入了全球互动中的多元历史,延续了新文化史、人类史等特征,明显地呈现了全球史的方法论特征。通过以上拓展,研究者们丰富宗教改革研究的内涵与外延,尝试绘制出既有纵向性又有横向性的更广阔的近代早期基督教的历史动态图景,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最后,吴愁老师对宗教改革研究“全球转向”的未来趋向进行了展望。她提到目前宗教改革的“全球转向”研究仍处在兴起阶段,全球史的研究方法与范式依旧会延续。“尝试绘制出更广阔的近代早期全球基督教的历史动态图景”,这一研究旨向会持续下去。学者们将在多元维度下继续研究与书写如何共同形塑“全球基督教”,基督教与世界其他地方的社会、文化、生活、价值、情感等诸多方面如何交互、纠缠、形塑,以及由基督教传教士、宗教移民等作为传播媒介所带来的知识的全球化、思想的全球化。新的数字人文分析工具(SNA)等也会应用到新的研究之中。
报告最后,与会老师和同学就宗教改革接受史、宏观研究与个案研究如何结合、欧洲史个案研究、16世纪宗教改革影响的地域范围、路德的形象演变等问题与吴愁老师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陈嘉禾供稿、李潇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