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刘军:历史与传奇:北美“地下铁路”运动与汤姆叔叔的小木屋

2014-09-10

阿姆赫斯特堡北美黑人历史博物馆

  2014年9月到加拿大约克大学访学,利用一个长周末的三天假期,访问了安大略省南部靠近美国边境几个小镇的博物馆和历史遗迹。这些博物馆都很小,有的只有几个房间,实物展品也有限,但它们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尤其是黑人史中的一些见闻,值得与大家分享。

  一、地下铁路运动

  “地下铁路”运动是美国黑人史中的重要一章,甚至被认为是“美国第一次伟大的自由运动”,由很多白人和黑人共同参与,但由于其隐秘性而成为一段历史传奇。没有人能确切知道,到底有多少黑奴由此获得了自由?一般认为,19世纪40-60年代是其运行高峰,尤其是1850年美国政府发布《逃奴法》之后。因为依据这个法律,南方奴隶主可以到北方自由州抓捕逃奴,所以,黑奴必须到加拿大才安全。“地下铁路”运动的前提是有一个逃奴的安全地区,这个地区先是美国北方州和加拿大,但北方州的安全有限,加拿大是“地下铁路”的终点站。

一个逃奴的孩子曾藏在这个箱子里,靠箱子盖上面的一个裂缝呼吸

   1807年,英国废除奴隶制。1833年加拿大和大英帝国的其他殖民地也废除了奴隶制。早在1793年,上加拿大省(今安大略省)曾颁布一个法令,“禁止在该省引进奴隶并限制契约奴的合同期限”。这个法令虽没有禁止奴隶制,但限制奴役的倾向是明确的。很多学者据此认为,这应作为“地下铁路”运动开始的标志。实际上,北上的逃亡通道在18世纪80年代就存在,始于贵格教派帮助奴隶逃亡。逃亡道路在19世纪30年代后才被称作“铁路”(美国此前没有铁路),并使用铁路上的术语做暗号。例如,股东:提供衣食和路费的;站长:提供安全住宿的人;中介:联系要逃跑的奴隶,设计逃亡路线的;售票员:引导逃奴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人;自由列车或福音列车指地下铁路;逃奴被叫做“乘客”或“货物”;各地承担转运任务的家庭或教会就是“车站”。各地车站都有自己的代号,如美国底特律的代号是“午夜”,作为美国和加拿大界河的底特律河被称作“约旦河”,因为过了午夜就是黎明;根据圣经,过了约旦河就是希望之地。天堂或希望之地就是终点站:加拿大。

  “地下铁路”不是一条或几条通道,而是一张通道网,从美国南部各州向北蜿蜒,最后要越过今天美国水牛城和底特律之间的边界。这段边界上水道居多,而且都是大湖和大河,必须乘船。逃奴们经常是昼伏夜出,以北极星为他们的向导。这段加拿大境内的几个居民点,自然就成为“铁路”的终点站。进入加拿大的黑人散布于加拿大各地,但很多人还是留在了安大略南部。我参观的几个博物馆中保留了这段黑人的历史。

  地下铁路运动产生了很多英雄人物,国内学界知名的是塔布曼( Harriet Tubman), 但无论加拿大还是美国,还有很多类似的人物。

纪念雪德的邮票

  巴克斯顿国家历史遗址和博物馆介绍的雪德就是其中的一位。雪德(A.D.Shadd,1801—1882)生于美国特拉华州。他爷爷是德国黑森士兵,被英国雇佣到北美参加与法国的战争,受伤后在一个自由黑人家里养伤,与这家的女儿结婚。他们的一个儿子做了鞋匠,成为雪德的父亲。雪德生来是自由人,继承了能养家糊口的鞋匠手艺,但他决意反对奴隶制,解救黑人同胞。从19世纪20年代末,他成为总部在费城的反奴隶制协会成员,参加地下铁路运动,在家里为逃奴提供住处和衣食帮助。1833年,他当选为全国改善自由有色人大会主席。19世纪50年代初,他全家迁到加拿大安大略南部的巴克斯顿,与一些他曾经帮助过的逃到那里的黑人,组成黑人社区,接应更多的逃奴。1859年,他成为当地镇政府的顾问,加拿大第一位担任公职的黑人。1994年北巴克斯顿镇的一条主路以他的名字命名,2009年加拿大邮政局为他发行了一枚纪念邮票。

  雪德的女儿玛丽(Mary Ann Shadd,1823-1893)继承了父亲的精神和事业,创办黑人学校,出版报纸支持黑人运动和妇女运动,是加拿大第一位黑人女出版人。在美国内战期间,她到美国印第安纳州招募黑人参加联邦军队。内战后,她留在美国教书,并在60岁时获得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位获得法学博士的黑人妇女。她写了很多文章,与E.C.斯坦顿、S.B.安东尼一起,领导美国妇女选举权运动,并在美国众议院法律委员会上为妇女权利作证。

巴克斯顿历史博物馆官员和他前辈的照片

  在巴克斯顿博物馆,我觉得向我介绍情况那位黑人馆员的相貌与展版上的照片有些相似,就试探地问他跟展览中的人有没有什么关系。他指着其中一张照片说,这是我爷爷的爷爷。后来他带我参观一所只有一间房子的黑人学校时说,他父亲是这所学校的校长兼教师,墙上有他父亲与其他老师与学生的合影。在惟一的这间教室中,有大小和高矮不同的桌椅,因为几个年级的孩子都在一起上课。

  威廉•金(William King,1812-)牧师是当地地下铁路运动中的一位白人英雄,他出生于爱尔兰,毕业于格拉斯哥大学,随家庭移民美国路易斯安纳州,在一所白人学校教书。他与一位富有的奴隶主女儿结婚,新娘陪嫁中有两个奴隶。金看不惯奴隶制生活,返回苏格兰学习传教。妻子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了他,奴隶主岳父给他留下15个奴隶。金获得长老会传教资格后,带着他的奴隶来到加拿大,让他们过自由且自给自足的生活。他希望解救更多的奴隶,在长老会尤其是加拿大省总督埃尔根伯爵(Earl of Elgin)的帮助下(很多英国议员慷慨捐款),他组成一个协会,在1849年购买了9000英亩靠近美国边境的土地,组建了黑人社区,以方便接纳来自地下铁路的逃奴。这个协会和社区都以埃尔根命名。他为黑人社区发展制订严格计划,所有黑人及其孩子都要接受教会的学校教育,学习技能、节俭勤奋。在这片土地上出现了面粉厂、伐木厂、砖厂、铁匠铺、食品厂、旅馆等,经济效益很好,最多时他的社区有1200多名黑人。至今还有一些当年逃奴的后代生活在这里。所以,这一地区的家族史协会很活跃。

  雷克索镇原来也有一个地下铁路博物馆,现在已残破不堪、荒草遍地,关门很久了。博物馆前有一个同真实车厢比例相同的木制列车尾部车厢,象征着这里曾是列车的最后一站,里面满是蛛网。有一棵常青树前的木牌上写着:此树见证着罗莎•帕克斯女士与博物馆的友谊。原来那位在美国种族隔离时期,拒绝在公共汽车上为白人让座,而引发黑人民权运动的帕克斯女士,晚年曾多次来此博物馆参观交流。我为这个博物馆的倒闭而惋惜,它也有自己的英雄人物和事迹。公共历史资源应该如何维护,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安大略南部有很多这样的黑人居民点,都与地下铁路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如果都建博物馆,难免有重复之嫌。实际上,这些博物馆都从最初的三角奴隶贸易讲起。

  地下铁路到底运送了多少人,这些博物馆的数据并不一致,从3万-7万人不等。巴克斯顿博物馆一位女管理员告诉我,当地黑人社区在19世纪50年代平均每天接待30个逃奴。如此算来,仅该镇在50年代即接纳10万余人。显然,这些地方史、口述史中有很多不实传说的成分。具体数字确已不可考,当时各地没有记载,加之后来很多黑人返回了美国。学界一般估计约有3万人。

  二、汤姆叔叔与汉森

约西亚•汉森

  在德累斯顿镇有个汤姆叔叔小屋历史遗址,引起我的好奇:汤姆的小屋应该在美国南部,怎么会在这里?看了介绍才知道:约西亚•汉森(Josiah Henson,1789-1883)被认为是美国作家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主人公汤姆的原型,他出生于美国马里兰州的奴隶家庭,1830年由地下铁路逃到今天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德累斯顿镇,以租种土地为生。1841年,他得到废奴派教会和开明人士的资助,买下了200英亩(约0.81平方公里,当年地价是每英亩四加元)土地,与其他逃奴们一起建立了自己的社区、教堂和技术学校,向美国和英国出口黑核桃木材及其制品,使黑人们能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并接应北上的逃奴。之后,汉森又在邻地买了200英亩土地,扩大了黑人定居点的规模。

这是汉森的故居,即自由后的汤姆叔叔的小屋

  汉森于1849年发表了自传《约西亚•汉森讲述自己的生活:一个前奴隶,现在是加拿大居民》。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发表于1852年,引起英语世界的广泛影响后。汉森将自己的自传扩充为《比小说更传奇的真实:汉森牧师的生活故事》,发表于1858年。随着汉森传奇经历和事迹影响的日益扩大,1876年,汉森再次将自传延伸更新后发表,书名为《生活中汤姆叔叔的故事:汉森牧师自传》。汉森和汤姆叔叔越来越密不可分,影响越来越大。1877年,汉森受到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接见,并获赠女王签名的照片。汉森晚年过着幸福生活,享年94岁。原来,这里是汤姆叔叔解放后的木屋,现成为博物馆的一部分。汉森家族的墓地就在博物馆旁边,他的后代中还有人居住在附近。

汉森的自传和斯托的名著

  我忽然想到,汉森和斯托夫人,这两个同时代互有影响的名人见过面或有什么联系吗?管理员是一位中年黑人,叫斯蒂夫•库克,肯定地告诉我没有!那又是谁最先认定汤姆就是汉森呢?他笑着说,是汉森本人。这使我觉得非常奇怪,干脆坐下来翻看汉森的自传和斯托夫人为回答各种对《汤姆叔叔的小屋》的质疑,于1854年出版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注释》。在最后版的《自传》前言中,编者写道,汉森在马萨诸塞州安多弗镇见过斯托夫人,并向她讲述了自己的经历。而斯托在《注释》中写到,作为一个北方人,为了写南方奴隶生活,她采访过很多逃到北方的黑人,并列出一些当时的出版物,其中有汉森的《自传》第一版。我又去问斯蒂夫,他还是笑着说,他们在什么时间见面的?我再看,果然没有见面的时间。这么重要的证明事件,怎么能没有时间呢?如果说因年代久记不清具体日期,至少应该有个大致季节和时间,如春天、冬季、上午、傍晚之类的。更重要的,这是编者所言,而不是汉森自己说的。斯蒂夫甚至怀疑,斯托夫人发表《汤姆叔叔的小屋》前根本就没看过汉森的《自传》。这使我更为惊奇,但仔细想,这也是有可能的。因为最初的《自传》只有几十页,印数极少(至今只剩两本),在美国的斯托夫人,能看到加拿大印刷的这本小册子吗?

  那斯托夫人的小说只是凭空想象吗?也不是!《汤姆》发表后,赞扬声和质疑声都很大,很多奴隶制维护者认为此书污蔑奴隶制,没有事实依据。斯托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之下(甚至收到过一只人耳朵),必须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但那些采访没有录音录象,更不能公布当事人的真实姓名和身份。所以,她只好搜集该书出版前已有的相关文字性资料,作为该书真实性的证明。而很可能在此时,她看到了汉森的《自传》。斯蒂夫还说,斯托夫人一生写的信件很多,但其中却没有提到汉森。所以,很难说,她当时是以汉森为原型写汤姆的。或者说,在那种奴隶制时代,到处都有悲惨的奴隶故事,到处都有拍卖和悬赏追捕逃奴的广告,斯托并不需要一个汉森作为原型,就能完成小说。书中汤姆的命运与汉森也不相似,他没有呼吸到自由的空气,就被奴隶主打死在农场里。

  但人们宁愿相信汉森就是汤姆,他没有死,争取自由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其实,《汤姆》发表后,不仅汉森,很多黑人(奴隶或自由的)都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都觉得斯托写的是自己的故事。这正是斯托作为一个作家的成功之处。但《汤姆》毕竟是文学作品,汤姆实际是当时所有黑奴的化身。而汉森由于有一本《自传》在《汤姆》发表之前,又有不凡的经历在此之后,他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汤姆的替身。不仅他个人需要这样做,黑人需要一个榜样,而且,整个社会都需要这么一位自由的象征。汉森的确是黑人自由的榜样和象征,代表着黑人的历史与传奇。

  我在这个博物馆逗留了约两个多小时,期间约有五十多位观众,几乎都是黑人,其中有一大客车的黑人,来自多伦多的一个黑人协会组织。这里不是游览景点,他们来这里是专程寻找自己的历史。斯蒂夫说,以前从美国来的黑人很多,自从“9•11”后,因为边界检查手续增多,博物馆客流减少了40%。

  三、加拿大的黑人史研究

  如果就此认为,加拿大是黑人的自由之地,那么,这又是一个历史传奇。因为加拿大的黑人并非都来自美国。加拿大有自己的黑人奴隶史,尽管它比美国的短。1628年加拿大已有文件记载的黑人奴隶。1759年,加拿大作为法属殖民地被英国夺取时,已有3000多奴隶。美国革命时大约有3万黑人,以士兵、水手、劳工和伙夫身份为英军服务,因为英国殖民当局承诺,凡帮助英军的奴隶将给予人身自由。当英国战败已成定局时,英军曾将这些黑人效忠派(Black Loyalists)疏散到加拿大的新斯科舍和魁北克地区,英国、西印度群岛、德国和比利时。仅从纽约迁徙到新斯科舍地区的就大约有3000名黑人。大约十年后,在这些黑人中,约有1200人不满当地的种族歧视和生活艰难,于1792年返回非洲,在塞拉利昂建立了一个新的殖民地。这是美洲黑人返回非洲的最早尝试。

  加拿大的黑人奴隶一般是家庭仆役,也有干农活的,但气候条件所限,远没有美国南部种植园那样的规模。加之加拿大奴隶制时间相对较短,也没有造成美国内战那样的社会问题,因此,加拿大的奴隶制被美国奴隶制掩盖了。有加拿大黑人史学家曾感叹,“奴隶制是加拿大保存得最好的秘密,锁在国家的密室中”。

  加拿大黑人忠实于加拿大。在1812年与美国战争时,他们组成单独的作战单位,保卫加拿大。在1837年加拿大出现反抗英国的起义时,黑人又拿起武器维护秩序,平息“叛乱”。在美国内战期间,很多加拿大黑人自愿加入北方军队作战,打击他们痛恨的南方奴隶制度。内战结束后,很多加拿大黑人留在美国南部,还有黑人陆续返回美国,那里有更适合他们的气候和生活环境,但他们面对的却是一个与其期望甚远的现实。进入现代以来,黑人继续为加拿大社会发展和繁荣作出独特贡献,有优秀运动员、艺术家、军人甚至总督。但只是近几十年,加拿大黑人史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和史学界的边缘。

  这些展览馆让我亲身领略了:什么是地方史、家族史、黑人史、公共史学的功能和意义,以及它们与国家史和全球史的联系;还有这些历史中的真实与传奇。